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自然教案第一册 5、3地球表面的形态

日期:2017-06-28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1、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地壳5.1亿海洋陆地(2)8698米(3)(A)②(B)①(C)④(D)③(E)⑤(4)19882米(5)(B)(6)(C)(7)(D)(8)略

4.简要分析

(2)海拔是表示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相对高度是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学生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对高度的计算,其计算方法则为两地的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海拔的差值。

(4)这道题跟第2题的类型相同,但难度加大。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应是负数,这是答题的关键,千万不能将“负”号遗漏掉,否则就全错了;其计算方法:则两地的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8848米-(-11034米)=19882米。

(6)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相对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高度较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的坡度。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主要是高原海拔较高;

(8)1)认真观察学校附近的地貌类型,属于五类地貌类型中的哪一类;2)根据五种地貌类型的特征,对学校附近的地貌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七、参考资料

地壳地球层圈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按成分可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又称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又称硅镁层。其底界,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5千米,中国青藏高原处厚达70千米,是世界地壳最厚的地方。海底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环太平洋深海沟区域的地壳厚度不足2千米,是世界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摘自《世界地理之最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海底地貌的各种形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探索自然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海底地貌的各种形态。

2.教学难点: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三、教学准备

1.海底地貌的示意挂图、投影片或地理光盘。

2.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的示意挂图、投影片或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陆地地貌,了解了陆地的地貌形态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五种类型,那么,海洋底部的地貌状况又是如何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图5-8,或出示海底地貌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地理光盘。提出问题:海底地貌有什么特点?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海底地貌虽然不象陆地地貌可以直接观察到,但通过科学的探测和观察,海底也和陆地一样是起伏不平的。

(三)海底地貌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较小。但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如鱼类、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开发海洋资源主要在大陆架上。

2.大陆坡:是大陆架边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是大陆向大洋底过渡的地区,与大陆架有明显的区别。

3.大洋底:地貌复杂,可分为海沟、洋盆、与海岭三种类型。

(1)海沟是大洋底狭长的凹陷地带,多分布在大洋的边缘。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让学生查地图找出其确切的位置。

(2)洋盆:是大洋的主体部分,底部较为平坦,分布面积广大。

(3)海岭:是海底分布的山脉,绵延数千千米,较高的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四)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吗?不是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年龄,在这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在不断地运动着,也在不断地演变着,人们很早就发现,有些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动植物存在着一定亲缘关系。例如鸵鸟在非洲、南美洲及大洋洲均有,鸵鸟是不会飞的,是怎么过去的呢?后来人们又发现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的轮廓线刚好是互相嵌合的。(让学生看课本图5-9、图5-10非洲与南美洲拼合示意图或出示投影片、地理光盘)许多科学家开始对地球的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大陆漂移说:是1912年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依据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古地层和大陆轮廓相似性,他认为地球在距今2-3亿年前大陆是连在一块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较轻的大陆壳漂在较重的大洋壳上,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向各个方向移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成现在的海陆形态,而且这种移动现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当时由于没有得到科学家的赞同,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等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教师出示六大板块的投影片或地理光盘,无条件的可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或请学生阅读课文图5-11六大板块示意图。教师讲解归纳。

(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每块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着,目前运动还在缓慢地进行。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由于板块的碰撞与挤压,形成山脉、海沟,并有火山与地震发生。

五、板书设计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较小,海洋资源丰富。

2、大陆坡:是大陆架边缘以下坡

(三)海底地貌较陡的区域,是大陆向大洋底过渡的地区。

海沟:海底凹陷地带

&nb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sp;(马里亚纳海沟

3、大洋底–11034米)

洋盆:大洋的主体。

海岭:海底的山脉,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四)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1、大陆漂移说: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1)六大板块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2、板块构造说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目前在不断地运动着。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海底和陆地一样,也是起伏不平的,通常可分为、

和三部分。

(2)目前开发海洋资源,主要在()

(A)海岭(B)海沟(C)大陆架(D)大陆坡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n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bsp;()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4)在海洋底部绵延数千千米,高出海面形成岛屿的地貌形态是()

(A)海沟(B)海岭(C)洋盆(D)大陆坡

(5)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叫做()

(A)大陆坡(B)大陆架(C)洋盆(D)海岭

(6)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其中表面几乎全部被海水覆盖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

(B)(C)美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

2.课后作业

(7)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成一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向各个方向移动,这就是说。

(8)高原和盆地、海岭和海沟各有什么不同?

3.参考答案

(1)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2)(C)(3)(B)(4)(B)(5)(B)(6)(D)(7)大陆漂移(8)(A)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较小,范围大。(B)盆地四周高、中间低。(C)海沟是大洋底的狭长的凹陷地带,多分布在大洋的边缘。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D)海岭是海底分布的山脉,绵延数千千米,较高的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4.简要分析

(2)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较小。但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如鱼类、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开发海洋资源主要在大陆架上。

(3)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是位于太平洋的西部。

(5)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较小,海洋资源丰富。

(6)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块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着,目前运动还在缓慢地进行。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水覆盖,只有岛屿露出海面。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8)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陆地地貌和海底地貌的了解程度,高原与盆地的区别是看各自地貌形态的相对性,高原是相对比周围地区高出;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海岭与海沟的区别,海岭是海底的山岭,其形态向上凸出,海沟是洋底的沟槽,其形态是向下凹陷。

七、参考资料

大陆漂移说解释地壳运动和现代大陆及海洋分布的一种假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认为地壳是硅铝层漂浮在全球连贯的硅镁层上,硅谷镁层上无硅铝层之处都是海洋。全球大陆在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称“泛大陆”或“联合古陆”。此大陆持续存在于晚古生代和早、中中生代期间。在中生代末期,由于潮汐和地球自转联合效应使泛大陆向西运动以及自两极向赤道运动,泛大陆的各部分由于运动速度不等被拉开分裂为几块,在硅镁层上向西漂移。当大陆移去,大陆后面就产生新的海底,即分裂出来的大陆之间形成新的海洋。泛大陆的分裂和各陆地漂移的结果造成今日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分布位置。这一假说解释了大陆相对边缘轮廓的相似性,各大陆的古生物分布,岩相及地层的分布、构造带分布等方面的关系。其主要弱点是硅铝层的大陆在相当强的硅镁层上漂移,在力学上是不可能的,六十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后,赋予大陆漂移说以新的含义。

—摘自《地理学词典》

自然教案-第一册5、3地球表面的形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自然教案第一册 5、3地球表面的形态》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自然教案第一册 5、3地球表面的形态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自然教案第一册 5、3地球表面的形态》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