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洲中学 彭军雄
第一章第二节
在学生理解了技术的巨大作用后,领悟技术不是想当然的,需要通过发明和革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技术有了确定的概念,对身边产品的更新所出现的技术创新和革新没有上心,部分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新的东西有钱就可以买回来了。这节课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技术的创新和革新需要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的,绝对不是想怎样就会怎样的。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2)知道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技术的发展;
(3)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2.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学会猜想产品的今后技术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神舟”飞船系列和长征火箭系列的不断创新,增强民族自豪感;
(2)大胆,自信地对技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4、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5、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
境
导
入
1、播放“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和回航的视频。
2、提出问题:A、作为中华儿女,看到自己国家的航天技术日益强大,你有何感想?
B、“神舟”六号飞船,搭载了两名航天员,顺利升空,正常运行,安全回归,其中涉及到什么技术?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1、认真观看被强大的技术力量所吸引,并积极思考。对本节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通过热点事件的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理解技术强国的意义。真正感受航天技术的进步。
2、通过质疑,引入本节内容
知
识
建
构
1、从1999年到2005年,我们国家先后发射了神舟一号到六号。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发射六号这样的飞船呢?
2、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飞船,突破了再入升力控制、防热、舱段间分离等13项载人飞船的关键技术,总体性能达到国外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并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的优势。后者克服了前者遇到的技术困难,从神三、四号搭载模拟人,到五号载一人,六号载两个人,并在舱内进行太空实验。
3、是综合集成技术,包含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材料能源、环保、仿真、计算、网络、通信、控制、导航、遥测、遥控、遥感、空气动力、真空低温、特殊密封、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等技术。
4、飞船的发射离不开火箭,我们国家的长征系列火箭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呢?(图片展示不同系列的火箭。
5、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射成功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17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无一失败,发射成功率达到100%;长征三号系列火箭,采用了先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先后把10多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送上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令世人刮目相看。其中长征三号乙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与世界上著名的大型运载火箭相比毫不逊色;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在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显示出强大优势,保持了发射不败的记录。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个例子总结知识点
(1)、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2)、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1、思考并回答问题。
飞船中的技术需要不断创新、试验,成功后再更新。
总结知识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
合
作
探
究
探究手机的技术发展:
1、一、旧式手机的外型、功能、接收等有什么局限?(图片展示)
2、当前手机的外型、功能、接收的情况又怎么样?(图片展示)
3、你猜想今后的手机会怎样的发展?
1、分组充分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各组派代表发言
2、大胆猜想。有同学提出最好手机能够用太阳能,不需要充电。
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肯定学生思维的亮点。
能
力
拓
展
了解教材例子中的洗衣机的技术发展。
课后调查电视机的技术发展。
6、教学反思:
1、通过神舟六号飞船的引入,既符合本节知识,又结合国家技术的大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2、通过学生熟悉的手机的发展进行技术探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参与技术的创新和革新。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