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段整理数据》评课稿

10月17日在黄海路小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吴凌艳老师的《分段整理数据》,一节是王金秀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两节课都很好的体现“统计与概率”的内涵,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还听了王主任《聚焦“统计与概率”,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讲座,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听《分段整理数据》一课说说个人的一点想法:
承前启后是关键
课前,吴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承前”。唤醒学生在第一学段对统计的记忆,例如问题在以前的学习哪些统计知识或生活中哪里运用到统计知识?就这个问题既让学生回想与统计有关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储备知识也在摸清楚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老师做出适当的点拨与总结
有了课前的“承前”后,用“订鼓号队校服”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的需要,开启本节课的学习。这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
课堂教学行如流水
吴老师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目标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处理的重要性。吴老师通过“鼓号队队服”的情境,让学生逐步的认识到要解决订服装的问题就需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怎么整理呢?根据服装的型号的问题有了“分段整理的数据”的认识,到呈现给服装厂厂长的是一张完成的统计表,这个过程就像流水一样水到渠成。最后,师的厂长身份、生的订校服老师身份的演绎很自然的就完成了对数据分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需要的、想参与的。学生对“分段整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这一知识点掌握到位,同时感受到统计的实际价值和必要性。由于问题是有学生想办法一步步解决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扶”到“放”
吴老师对老师的定位很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吴老师由开始的鼓号队队服问题和学生一起认识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到“火车票”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段整理数据,点拨式的分析数据,最后到“仰卧起坐”问题学生的独立完成。让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分段整理数据”这一知识的学习。“本节的学习是结束了,但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与观念却刚刚启程”。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