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六年级试卷:白水洋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

  一、将下面汉字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写得正确、美观。(3分)

  安臣猛幕舅遗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tu@s8li3nji2m3ngzhu4ng

  ()()()

  t(r3ngp0b8ib)k1n

  ()()

  三、用横线画出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请无自误()兼烛夜游()

  令人目弦()金壁辉煌()

  四、把词句补写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能制侵陵___________________

  惊惶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找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词语。(在括号里打上√)(2分)

  

  六、选词填空。(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中的“益”字应解释为()。

  ①增加②更加③好处

  2.“曾不事农桑”中的“事”字意思是()。

  ①事情②职务③从事

  3.下面5个词中,有一个与其余4个不属一类,它是()。

  ①电视机②电冰箱③洗衣机④录相机⑤电灯

  4.“安静”对“乡村”正如“热闹”对()。

  ①白天②校园③城市

  5.下面搭配不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改进(方法)②提高(质量)

  ③树立(好作风)④增加(收入)

  七、判断。(对的打√,错的打×)(8分)

  1.汉语拼音表上的字母,大写第七个是G,小写第十七个是q。  ()

  2.“坚贞不屈、神机妙算、武断、果断”都是褒义词。  ()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惜”是“可惜”的意思。  ()

  4.“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吼声如雷,连关得严严的玻璃窗也震得发响”都是比喻句。()

  (下面几句请判断句子正误,并修改)

  5.《养花》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写的。()

  6.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7.晚霞把江水映得红通通的。()

  8.为了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要加强纪律性。()

  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1.()激光发光方向集中,()特别亮。()让眼睛对着激光看,()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至失明。

  2.我()爱花,()也爱养花,()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九、缩句。(2分)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扩句。(2分)

  小女孩走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整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掰开桔皮,有鱼网似的桔络小心翼翼地网着桔瓣。十瓣左右的桔瓣,都裹着一层柔软的薄膜。

  ()它那金灿灿的表皮,颜色鲜,光泽好,气味香。

  ()剥开薄膜,桔瓤里排满着琥珀一样晶莹透亮的小粒,里边全是美味的汁。

  ()成熟的黄岩蜜桔,简直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那比绿豆稍大一点的桔核,像珍珠一样稀疏地嵌在桔瓤中间。

  ()桔皮里面是白色的。它不像表皮那样光滑,却像牛、羊的“百叶胃”。

  十二、按要求写出已学古诗的有关诗句。(3分)

  1.描写燕山一带秋天原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农民劳动辛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解答。(7分)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既须(),又长(),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段话的第一句采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前4个“有”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后4个“有”是指养花人获得()。第二句点明了()。

  十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小松树

  1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不声儿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它是那么嫩,那么矮呵!瞧,就()龙骨草()长得比它高得多。它看着龙骨草,看哟看哟,就寻思起来:“哎,真有意思,这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它天天看啊,想啊,巴不得一下子就长高!

  2一个月,两个月,它看呀,想呀,长呀,终于长高了许多。

  3现在,它看到绿茵茵的蓬蒿(h1og1o)、蓼草,这边是数(sh)sh()朵蒲公英,那边是一片蘑茹。再往远处眺望──它不由兴奋得微微摇晃起身子来,那些争艳斗丽的五颜六色的野花,一丛一丛,一簇簇,可好看哪!它的四周尽是树木,高大而又粗壮。树木上头,是蓝天,不过,它现在看到的还只不过是湛蓝湛蓝的那么一小方。

  4小松树看到了这些虽然很高兴,但并不满足,它还像以前那样,看着,寻思着,“树木后面又有些什么呢?”它看呵看,想呵想,巴不得一下子长得更高更高!

  5一年,两年,它越往高处长,天空就越空旷,越辽阔。

  6小松树发觉了这一点,便长得更快了。

  7这时,它望见: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有些什么呢?

  8这样想着,小松树就不住地往上长。

  9如今,它已经长成这古老的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它还要继续往高处长,永不停留。它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1.在上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2分)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出文中写小松树奋发向上、从不满足的语句。(2分)

  5.“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写在文章最后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描写小松树,有时用“看”,有时用“望”,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作文。(任选一题)(30分)

  1.读下文,用《读〈一只离群的蜜蜂〉想起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一只离群的蜜蜂

  1一只自以为能干的蜜蜂和蜂群闹了意见。它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很多,可是吃的蜜太少了,它抱怨大家对它不公平,忘记了它的功劳。

  2“我在这里出的力不算少呀!”它气愤地叫喊着。

  3“你看见大伙出的力没有呢?”别的蜜蜂质问它。

  4“好,我离开,看你们做得出啥!”

  5“好,你离开,看你究竟做得出啥!”

  6这只蜜蜂果然飞走了。它要去创造自己的天下。但过了几天,它扇动着两只无力的翅膀又飞了回来,经过一番恳求,蜂群才准许它回到自己的队伍。

  7它进了蜂窝,发觉在它离开的这几天里,工作还是照样进行,而且照样做得很好,它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怎样,‘我’总是不如‘我们’的!”

  2.题目:榜样

  提示: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先进的人物,他(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先想好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500字左右。

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答案

  二、褪色、脸颊、莽撞、土壤、疲备不堪

  三、无-勿、兼-秉、弦-眩、壁-碧

  四、1.苟:假如。2.措:安放,安排。

  五、2.

  六、1.③;2.③;3.⑤;4.③;5.③

  七、1.√;2.×;3.×;4.√;

  5.×、删去“写的”;

  6.×、在“上课前”加“养成”;

  7.√;

  8.×、把“性”删去,改为“教育”

  八、1.因为……所以……如果……就……

  2.不但……而且……但是……

  九、这是铁路干线。

  十、参考:一位文静的小女孩轻轻地走过来。

  十一、4、2、5、1、6、3

  十二、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十三、2.排比;感受;快乐;中心思想

  十四、1.连……也……然而;

  2.h1o;sh);

  3.本文记叙了一棵小松树不满足现状,一刻不停地往上长,最后长成了一棵大树的事。

  

  5.点明中心的作用。只有不断吸收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有本领,树立更远大的理想,而更有作为。

  6.“看”是“瞧、瞅”的意思。“望”是“看,往远处看”的意思。“看”说明小松树长得并不高,希望自己能够长高。“望”是小松树长高了,但它还希望再长高些。用了“看”、“望”表现出小松树希望继续往高处长,永不停留的精神。

    以上《六年级试卷:白水洋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六年级试卷:白水洋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六年级试卷:白水洋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