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34单元测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抖(sou)磅(bo)(cheng)清苦(se)
(zhu)蓄主(zai)(yun)酿(yong)跃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春华秋实闲情逸至眼花缭乱改斜归正承前启后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色彩缤纷芊芊细草轻飞慢舞披蓑带笠呐喊助威
改为改为改为改为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填上作家或作品名。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
⑥,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
⑦但愿人长久,。
⑧,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请你展开想像和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5、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答:。
6、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答:。
7、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中任选一句)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答:。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答:。
8、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表示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在雨里静默着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儿白花,①。山尖全白了,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③;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j)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④,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语段选自课文《》,作者,原名。
10、根据拼音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汉字。
11、在空格处默写四句话。
12、本段描述小山美景的顺序是按。能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是、、、。
13、本段雪景描写点明小山的特征是()
A、雄伟B、险峻C、秀气D、小巧
14、语段从四个方面描写了小山雪景,请参照提示,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妙处之一:树尖顶白花妙处之二:
妙处之三:妙处之四:山腰日落景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虽乘奔御风()沿溯阻绝()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文中“”相呼应。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描绘的三峡四季的特征。
答:。
19、读了这篇文章,你能联想到李白的哪首诗?请你将这首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净。好不痛快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20、选文第一段是写            。
21、在第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北方春风的思想感情的词语是   。
22、选文第二段是写            。
23、在第二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秋天来了。
秋天,是最热闹的季节。金色的田野,烂漫的山坡,到处都响起报捷的呼叫——高粱成群结队,踮着脚尖,举着火红的穗子,齐声喊道:“熟了!熟了!”豆子笑裂了嘴,噼噼啪啪,急不可耐地叫着:“熟了!熟了!”桔子树背着无数黄澄澄的密桔,累得弯了腰,气喘吁吁地呼叫:“熟了!熟了!”……到处都是歌声,到处都是捷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凡是曾经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请来登记领取褒赏吧——种瓜的,请收瓜;种豆的,

请收豆;种下爱情的,请收获爱情……大地无负于劳动者。秋天的田野正在召开隆重的授奖大会。
2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秋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5、本段对“秋实”的描绘,侧重表现的是什么思想内容?
答:。
26、你认为秋天的果实与春天是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吗?
答:“”。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4单元测试这一试

    以上《苏教版七年级上第34单元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苏教版七年级上第34单元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苏教版七年级上第34单元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