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一下学期&&伤仲永>>习题精选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习题精选

  根据课文《伤仲永》的内容,完成练习。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彼其受之天也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余闻之也久

  2.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B.“忽啼求之”的“啼”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岁方仲永哭声洪亮、顽强好学的情态。

  C.“忽啼求之”的“忽”,“即书诗四句”的“即”和“自是指物作书立就”的“立”,这三个字极写出方仲永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和愚昧无知之态。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正确译文是( )

  A.同县的人很奇怪,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

  B.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C.同县的人奇怪这些事,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D.同县的人认为这很奇怪,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正确译文是( )

  A.父亲利用他的这种情况,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B.父亲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到周围同县的人家去拜望。

  C.父亲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问同乡的人。

  D.父亲利用这种情况,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6.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

  A.十二三矣    B.或以钱币丐之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D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2)利其然

  (3)扳 (4)环谒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3.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其具体做法是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没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6.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同乡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

  2.D

  3.D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5.不使

  6.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以上《初一下学期&&伤仲永>>习题精选》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一下学期&&伤仲永>>习题精选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一下学期&&伤仲永>>习题精选》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