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三语文试题上学期第三单元达纲检测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上学期第三单元达纲检测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ruò大寒zhàn迁xǐ确záo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误字,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然后在相应的括号内改正。(4分)

甘败下风()民不聊生()无精打彩()

变本加利()挑拔离间()漫不经心()

3.看下面加横线字的解释,正确的在题后的横线上打“√”;错误的标出错处,并在题后的横线上改正。(4分)

①匿名(隐藏)掇凳(用手抓)君子固穷(安守)_____

②聊叙(随便)风雨如晦(光线不明)泱泱大国(深广弘大)_____

③屯门(堆积)痛心疾首(痛)才疏学浅(不熟悉)_____

④夙夜(早晨)杳无音讯(远得不见踪影)春和景明(日光)_____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

A.xxxx年10月1日是祖国成立53周年的纪念日。

B.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这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C.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D.现在的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包括风、雅、颂3部分。

B.《出师表》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

C.《白毛女》的体裁既是多幕剧,又是正剧、歌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又成了历史剧。

D.《回忆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句中加点字“竟”,把作者未能最后再见母亲一面的伤痛、遗憾的心情充分表露了出来。

6.按要求填写课文原句。(6分)

①山回路转不见君,。

②《君子于役》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③《捕蛇者说》的作者引用孔子的“”来对当时苛酷的赋税表示不满。引出的全文主旨句是:。

④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⑤《岳阳楼记》中写春夜湖面月景的句子是:、、。

⑥《出师齐》中诸葛亭分析“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是:、、。

7.下面两个人物形象分别出自哪部文学作品?(1分)

①史进.

③大春.

8.阅读下面材料,为其补充合理结尾,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

傍晚,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张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他儿子彼特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邮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听话的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

妈妈没有惊讶,她没有作声,只是轻轻地把账单放进了口袋里。

第2天,小彼特很早就醒来了,他的心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怎样的结局,

在餐桌旁小彼特惊喜地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并发现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理由: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9—12题。(9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B.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C.扁鹊出,桓侯又不悦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3分)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

③火齐之所及也。()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⑤使人索扁鹊。()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意思。(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2.请写出由《扁鹊见蔡桓公》衍生出的一个成语。(2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9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后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近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措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3.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了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

和。(3分)

14.文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的性格的句子是()(2分)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5.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2分)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老师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读。

D.学生没读得懂,先生读得懂。

1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明,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的“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时无限陶醉的神态。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一21题。(12分)

千奇百怪的未来武器

①非致命武器已成为当今军事研究的热点,这种“选择性武器”可以在尽可能少杀伤人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因此又叫“温和武器”。

②非致命武器主要包括三大类: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使敌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干扰和摧毁敌方电子设备的武器。

③第一类武器比如说次声炮(频率只有几赫兹)能使人感到恶心、要呕吐,并能干扰人的平衡感和方面感,但只要一停止发射这种次声,这些现象就会马上消失。某些化学物质也能在不造成太大危害的情况下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可以在空中造成一种全息图像,比如天使要求士兵放下武器回家的形象,以此在心理上骚扰敌人。

④第二类非致命武器的设计原则很有意思,比如说有一种“粘苍蝇纸”原则,由飞机喷洒某种粘性很强的物质,能够使道路(包括飞机跑道)不能使用,甚至能够粘住车辆与装备使之不能动弹。这些物质漂浮在空中时也能妨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还有一种超滑物质,如特氟隆(聚四氟乙烯)及其衍生物,几乎没有摩擦系数,只要喷洒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飞机跑道上、铁轨上,甚至楼梯上,就可以想像,会发生怎样的一种情形。而且,这种超滑物质很难一时被清洗,除非用刮刀才能把它刮掉。此外,利用“钉在沥青路上”的原则,在道路上撒上一层能逐步使车辆的轮胎变质、破碎乃至爆炸的物质;利用“把脚泡入水泥池”的原则,就是快速喷洒泡沫剂使所有人员和车辆在短时间内不能行动。

⑤第三类非致命性武器也很多,如美国正准备研制用一种导弹运载带有电磁脉冲发动机的弹头,当其爆炸时,能释放出“烧毁”电子设备的微波,这样,在一瞬间,敌人就会成为“瞎子、聋子和哑巴”。

⑥这有一种计算机病毒武器。在当今现代化战争中,电子战已成为一个新的战场,这个战场敌我双方的主攻目标是军队作战行动中越来越依赖的“力量倍增器”——CI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就是计算机,如果计算机被病毒击中,则整个系统瘫痪,进而部队就会陷入混乱。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可利用无线、有线通信将病毒打入敌方计算机,而且可在微波、红外频段制造出病毒,以打入敌方雷达、导弹和卫星的计算系统,使敌方的卫星失控、导弹失灵、通信中断、指挥混乱,甚至接受病毒有意传递的错误情报和作战指令,导致战斗最后失败。

⑦上述这些武器虽还处于研制发展阶段,但这些武器的某些设备已经在海湾战争中进行了试验,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中,将可能越来越引起各国军事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积极准备。

17.细读第①段,给“温和武器”下个定义。(2分)

18.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全文的结构是“”式结构。(2分)

19.下面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类别是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之一。

B.第⑤段首句“第三类非致命性武器也很多”统领⑤③两段的内容。

C.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CI系统”在战场上的作用。

D.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可能”,在用法上所表示的语气是一样的。

20.第④段中加“△”的词语哪一个删去后影响意义的表达?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21.第⑤段能否与第④段对调?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22—26题。(16分)

在科学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偶尔的失误却隐藏着预想不到的收获,闪耀着成功的火花,成为通向新的发明创造的契机。

利用失误,分析对比,是获得新的成功的机会。1880年初,法国微生物化学家巴斯德开始研究鸡霍乱病。鸡一旦传染上这种病,几乎毫无例外地死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巴斯德用母鸡汤作培养液,在里面培养霍乱病菌,再把它接种到鸡身上,进行现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本来注射了病菌培养液的鸡,应该感染得病死去,结果它们却生气勃勃地活着。原来这次用的是一瓶已经失效了的培养液。

“是否能利用这个错误,将实验继续进行下去呢?对于这些经过接种而没

有得病的鸡,用新鲜的病菌再注射一次,它们会怎样?再给一些没有接种的鸡注射新鲜的病菌,作为观察对比,又会怎么样?”巴斯德这样做了。结果,前一种鸡健康地活着,后一种鸡则死去了。巴斯德对这一情况非常高兴,兴奋地对助手说:“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最终答案。病原菌在烧瓶中存放越久,它的毒性就越小,用这种菌苗接种后,鸡就会出现轻度病状,这种培养液使鸡体内产生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不再受外来鸡霍乱病的传染……”

就这样,通过一次小小的失误,发现了免疫原理,制出了霍乱疫苗,开辟了征服各种传染病的道路。试想,假如巴斯德,那么疾病的征服将会大大推迟。

失误还可能直接导致成功。我们知道,烈性炸药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然而它就是失误的产物。1846年,德国出生的瑞士化学家桑拜恩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一个盛硫酸、硝酸混合液的坩埚打翻了,急忙中随手抓起妻子的棉布围裙去揩擦干净,然后将围裙放在火炉上烘干。岂料,围裙一下燃起来,烧得一干二净,而且一点浓烟也没有。桑拜恩不由得跳了起来,又惊又喜。他意识到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化合物——“火药棉”。威力巨大又无蓝烟的烈性炸药就此诞生了。这一发明,为爆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看来,失误或错误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其中有可能通向成功的契机。这一点已经被上述事实所证明,就连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对此也充分肯定。英国化学家戴维说过:“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发明家爱迪生更是直言不讳,他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所以,不过,要从失误、错误中发现成功的机遇,还需要细心分析,弄清失误的原因;对于失误带来的意外现象,更应该问个为什么,弄它个水落石出,这正是从失误中发现机遇的起码要求。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3.揣摩上下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句子。(4分)

①假如巴斯德那么疾病的征服将会大大推迟。

②所以,。

24.文中列举了巴斯德和桑拜思进行科学研究的两个事例。前者意在论证,后者意在论证。(本题要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25.本文的论证方法是。(2分)

26.结尾一段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二是。(3分)

三.作文(50分)

27.面对先天条件的优越或缺憾(身材的高矮、体质的强弱、智力的高下等),面对环境的优裕或困顿(家境的好坏、学校的好差等),面对外界的褒扬或贬抑,面对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你或你了解的人对此怎么看、怎么做的?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如写记叙文,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如写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一个观点。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偌颤徙凿2.“败”改为“拜”“彩”改“采”“利”改为“厉”’“拔”改为“拨3.①√②“晦”义为“夜晚”③√④√4.C5.C

6.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君子于役,不知其期③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水浒传》②《白毛女》8.为在这个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理由:与上文儿子的账单形成强烈的对比,教育效果更好。

9.C10.有一会儿②停留、经历又、再③达到④因此⑤寻找

1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12.讳疾忌医13.读书静悄悄人声鼎沸14.B15.D16.C

17.温和武器是一种在尽可能少杀伤人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武器。

18.逻辑顺序总——分——总

19.D(前一个“可能”表推测,后一个“可能”表示可以实现。)

20.“有些”删去后影响表达。“有些”限制说明了不是所有的设计原则都很有意思,如果删掉它,就不符合实际,表达不准确。不能对调。

21.因为对调后就会导致与第②段总说的排序不一致,文章条理显得混乱。

22.失误或错误不能简单地否定,其可能有逆向成功的契机。

23.①不细心分析,弄清失误的原因②我们要从失误、错误中发现成功的机遇。

24.“利用失误,分析对比,是获得新的成功的机会”“失误还可能直接导致成功”。

25.摆事实,讲道理(或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服

26.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指出解决问题的起码要求27.略

    以上《初三语文试题上学期第三单元达纲检测》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三语文试题上学期第三单元达纲检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三语文试题上学期第三单元达纲检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