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初三语文试卷中考冲刺试卷(带答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
1.□□□□,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敏锐细腻的笔触,状写花草渐荣的趋势,生动传神地展现出西湖早春胜景的诗句是□□□□□□□,□□□□□□□。
7、王维在《使至塞上》这首诗中,描写千古壮观大漠雄浑壮阔之景的句子是□□□□□,□□□□□。
8、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文天祥用“□□□□□□□,□□□□□□□”两句,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吟诵出了慷慨激昂的千古绝唱。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乐观旷达的胸襟,就能洒脱地对待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1分)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2)空乏其身()
(3)人恒过()(4)衡于虑()
12.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他们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13.《朱子语类》中说:“人须从贫困艰苦中做来,方坚牢。”结合选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道理。(2分)
14.面对目前优越的物质条件,谈谈学习本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笑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④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也!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移时:不多时。④仆:倒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数息()②子之术()
16.内行行事态度低调不盲目外露,外行惯于自我表白,贬低别人吹嘘自己。过路人与农夫耕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据此你判断一下谁是外行?(2分)
17.兵贵神速,追求速度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有很多事情却不是追求速度所能完成的,请结合本文谈谈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如何做才能理性把握速度?(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期待父亲的笑
林清玄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提肉羹回家只是一端,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东西一定带回给我们,所以我童年时代,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总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他对母亲也非常的体贴,在记忆里,父亲总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场去买菜,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这三十年来我们家都是由父亲上菜场,一个受过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够这样内外兼顾是很少见的。
父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就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竹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
也由于是农夫,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
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有一回我面临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
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我自以为比别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省的。
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少,原因是我离家最早,工作最远。我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台南求学,后来到了台北,工作也在台北,每年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父亲很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母亲和父亲一样,从来不要求我们什么,她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一切荣耀归给丈夫,一切奉献都给子女,比起他们的伟大,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渺小。
我后来从事报道文学,在各地的乡下人物里,常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他们是那样平凡、那样坚强,又那样伟大。我后来的写作里时常引用村野百姓的话,很少引用博士学者的宏论,因为他们是用生命和生活来体验智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最伟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最动人的素质。
我每天每夜向菩萨祈求,保佑父亲的病早日康健,母亲能恢复以往的笑颜。
但愿,但愿,但愿父亲的病早日康复。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我多么怀念父亲那时的笑。
也期待再看父亲的笑。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肉羹()②粗犷()③瓶颈()④祈求()
19.作者说他的父亲“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这从文章中哪件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总是为我们着想?对此作者表达了他怎样的感受?(4分)
20.作者的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作此文时作者已成为台湾著名作家,从作者的成就上看,他不但完全理解了父亲的话,而且实践了父亲的话,你对此有什么感受?(3分)
21.文中的父亲曾告诫儿子多创作少去批评别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
22.所谓“瓶颈”就是“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当有一回,作者的创作进入低谷,让他很苦恼时,父亲的一番教导让他受益匪浅,说说父亲是怎样劝说他的?(4分)
2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道德水准里,“孝”成为衡量孩子品行的第一位,古人的“孝”是指每日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起居,而作者的父亲对却另有一番看法。说说他眼中的“孝”是什么?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4分)
24.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通常都是严肃的,而我的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笑。文章以“期待父亲的笑”为题,又以此收尾,其间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那大王扒出房门,奔到门前,摸着空马,树上折枝柳条,托地跳在马背上,把柳条便打那马,却跑不去。大王道:“苦也!畜生也来欺负我。”再看时,原来心慌不曾解得缰绳,连忙扯断了,骑着马飞走,出得庄门,大骂刘太公:“老驴休慌!不怕你飞了!”把马打上两柳条,不喇喇地驮了大王上山去。刘太公扯住鲁智深道:“和尚,你苦了老汉一家儿了。”鲁智深说道:“休怪无礼。且取衣服和直裰来,洒家穿了说话。”庄家去房里取来,智深穿了。太公道:“我当初只指望你说因缘,劝他回心转意,谁想你便下拳打他这一顿。定是去报山寨里大队强人来杀我家。”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说与你,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这两个鸟人,便是一二千军马来,洒家也不怕他。你们众人不信时,提俺禅杖看。”庄客们那里提得动。智深接过来手里,一似捻灯草一般使起来。
25.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1分)
26.这部小说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说说他是怎么突出那“山大王”的惊慌失措的?(2分)
27.庄客们提他的禅杖提不动,“智深接过来手里,一似捻灯草一般使起来”,这是什么写法?为什么鲁智深要他们提他的禅杖试一试?(2分)
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近一段时间的语文课上学习了几篇中国古典小说,语文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小说理解的更透彻,组织学生改编剧本进行排练,一时间班级里兴起了排演小话剧之热潮,演技好的同学被几个小组争抢去当主角。这是如果你是一个从未在这种活动中露面的学生,而你此刻又对某一个角色特别感兴趣,有心想尝试一下,你准备怎么像你的同学推荐你自己,以争取到你想要扮演的角色呢?请写一段自我推荐词。(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50分)
29、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1)题目:眷恋那节语文课。
文题(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最低级别的快乐是竞争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相互攀比,比得过就快乐,比不过就不快乐。具体项目有金钱、权力、工作、待遇、青春、美貌等等。这一级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勤奋的工作,到死为止。
第二级别是有条件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所谓的满足。有愿望,实现了就快乐,不能实现就不快乐。大众多数如此。这一级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是:聪明的工作,到死为止。
快乐的最高级别是无条件的快乐,也就是傻乐。无所谓攀比,也无所谓满足,生老病死都顺其自然。这一级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是:一切凭直觉,到死为止。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
(一)1—5略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甲)10.战国儒
11.(1)田间、田地(2)资财缺乏,即贫困(3)常(4)通“横”,梗塞,指不顺
12.(1)六个人都出身卑微贫贱,经历磨难而终成大业。(2)为证明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13.对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贫困艰苦正能促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定,进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14.物质条件优越,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可以懈怠。现实社会竞争激烈,意味追求安乐享受必会被淘汰。我们应当具有忧患意识,磨练意志,激发斗志,迎接挑战,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乙)
15.①呼吸②方法、手段
16.过路人耕田追求速度一息而数锄,一锄尽全身之力,农夫耕田数息而一锄,劳逸结合。
17.欲速则不达,做事不能只讲究速度,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18.①gēng②guǎng③jǐng④qí
19.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于是他马上想到家人,现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远道颠簸回家。
对此作者觉得真是人生难得,能有那样的父爱。
20.他的父亲说的有道理,写作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在学习实践中,如果总能坚持不懈地耕耘,我们就一定有收获。
21.这位父亲的见识让人钦佩,既教会儿子善良待人,又教会儿子人生的智慧。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告诉儿子,写文章批评人对人的伤害会有多大。
22.父亲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现身说法,说自己也面临苦恼,因为香蕉收成差不知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当作者说“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时,父亲顺势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用形象生动的笔法教育了作者。
23.父亲认为儿子“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开明豁达的人,希望儿子的孝不只给予他个人,更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益的人。
24.首先通过“笑”字我们看出,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豁达乐观的人,而这一特点给作者的影响也极大。在父亲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儿子更希望父亲能健康长寿,这一标题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四)25.水浒传施耐庵
26.通过动作描写,“山大王”由于惊慌失措连马缰绳也没有来得及解开,就要打马儿跑。突出了他们惊慌的程度。
27.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鲁智深让他们提禅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的武艺,有如此大的膂力的人武艺焉能不强?!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略
同类热门::
xxxx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朝阳区附答案)
xxxx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昌平区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