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一暑期语文复习提高综合练习题(3)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檄文(jiǎo)  百舸(kě)  苑囿(yuàn)  穷兵黩武(dú)
  B、搭讪(shàn)  睚眦(yá)  讹(huà)兽  孜孜以求(zī)
  C、戏谑(xuè)   磐石(pán)  嗫嚅(nú)   循规蹈矩(jù)
  D、逃逸(yì)   渲染(xuàn) 悖(bèi)缪  以飨读者(xiǎng)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攀援  患得患失  装腔做势  落井下石
  B、寒喧  慷慨陈辞  金壁辉煌  见风驶舵
  c、膏腴  积思广益  手不释卷  真知卓见
  D、逡巡  骨瘦如豺  励兵秣马  不可思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错字的来源是多方面的①主要是由于作者的笔误②或者由于原稿字迹潦草,排字同志误认③但是也有原稿清楚而排校失误的④还有原稿不误而被编辑同志或者校对同志改错了的,例如我稿子里的⑤利害常常印出来是⑥厉害
 ①②③④⑤⑥A,,,。“”,“。”B。,;。“”“”。C,,;,“”“”。D。;。,“”,“。”

  4、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虽人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下列各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匪路霸强横凶暴,杀人越货,为虎作伥,必须受到严惩。
  B、这个大家破落了,旧日的宾客绝迹了,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了。
  C、明天就要考试了,他今天晚上才开夜车复习,这不是临池学书吗?
  D、在学术报告会上,坐在朱博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世还有没有能以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重现“纸上山水”魅力的著作?我推荐你去看陈从周先生的《说园》。
  A、园林之盛 丘石之巧 隐游之心 文人之笔
  B、隐游之心 文人之笔 园林之盛 丘石之巧
  C、隐游之心 园林之盛 丘石之巧 文人之笔
  D、文人之笔 园林之盛 丘石之巧 隐游之心
  7、下面是一份说明有误的说明书,①、②、③、④处必须改动的一处是( )(2分)
  本厂引进全意大利先进生产线,①生产葵树牌螺纹粉、通心粉、蚬壳粉、斜切粉、动物粉,选料上乘,制作精良,②系本厂最荣誉最先进产品之一,③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各种营养成分,④常含能令你更健美、更有活力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上业部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C、哲人往往以理智的思考,推定死或者为无,或者为未知的有。
  D、报气象观测站报道:预计今明两天山东南部沿海海面将有六、七级大风。
  9、选出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3分)
  A、金海潮彩电又出爆炸新闻。
  B、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在扬州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的学术报告。
  C、古巴队和秘鲁队均以3:1分别战胜朝鲜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
  D、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做困难。
  10、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而推翻辽朝建立金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全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依照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都应划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
  A、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而崛兴于东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B、崛兴于东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
  C、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崛兴于东北而又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
  D、崛兴于东北而又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兰亭集序》——王羲之——唐代——序言
  B.《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东晋——辞
  C.《过秦论》——贾谊——东汉——政论
  D.《种树郭橐驼传》——杜牧——宋——人物传记
  12、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3分)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浙浙浮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①无。

  注:①杜陵,在长安西南,就是诗人的家乡樊川。
  A.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两个像声词,展示了一幅风雨凄凄的画面。
  B.第二句“一岸蒲”三字,盖风不可见,故借蒲叶的摇动有声而描写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C.第三、四句作者用问句轻转,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马上就要回家时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发了作者仕途不得志的痛苦心绪。
  阅读下这首诗,完成13题
      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在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抒发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小题2分)
  14、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A、始皇既然死了,他的余威还震摄于有特殊风俗的地方。
  B、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摄于有特殊风俗的地方。
  C、始皇既然死了,他的余威还震摄于有不同风俗的地方。
  D、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摄于有不同风俗的地方。
  15、选出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大王来何操
  A、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16、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因击沛公于坐
  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使君谢罗敷
  D、临文嗟悼
   临不测之渊
  17、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5题
  匈奴大入上郡,无手使中贵人(皇帝宠信的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己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则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告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8、对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贵人走广   逃奔
  B.三人亡马步行  丢失
  c.广乃遂从百骑  率领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前往
  19、与例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令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素善留侯张良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平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2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红色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③已缚之上马
  ②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④大军不知广所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利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21、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人还射         ②上山陈
  A.①三人转身射箭     ②登到山上陈列队伍
  B.①三人还和(汉军)对射  ②受到山上排兵布阵
  C.①三人转身射箭     ②登到山上排兵布阵
  D.①三人还和(汉军)对射  ②登到山上陈列队伍
  2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的一组是( )
  ①中贵人走广,广口:“是必射雕者也。”
  ②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③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④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⑤前,末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马解鞍!”
  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A项中B项中c项中D项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2分)

(一)

  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苑囿。一直到蒙古人来到阻山的时候,这里的自然条件还没有什么改变。关于这一点,从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可以得到说明。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23、文中认为人青山南麓沃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3分)
  A、阴山南麓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
  B、阴山南麓沃野,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C、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
  D、匈奴失阴山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二)

  淡淡的清香
  小小的米兰花,细微得像碎玉的米兰花,总是播放着淡淡清香的米兰花。
  小小的米兰花,你牵引出我那么多衷心的思念,看见你,我总是想起儿时的第一个小学老师,那个美丽、和蔼、像大姐姐一样的女老师。她总是微笑着生活,总是把着我们的手描红,她的手总是暖烘烘的。有一次我病了,她把脸紧贴着我的面额,轻柔的发丝抚爱着我,并在我心中注入了永存的暖流。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她还送我们回家,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涉过故乡那条被洪水变得湍急的小河。至今,那条小河还常常从我的心里流过,我分明看见小河的浪花飞溅到老师那美丽而和蔼的脸上。
  为了山村小学的明天,她正直地呼吁过。于是,她蒙受了罪名和苦难,心遭到了凌迟。生活欺骗了她,然而她不欺骗生活。她依然在那个静幽幽的山村小学里,怀着不朽的爱,把着粗嫩的小手描红,依然背着山那畔的孩子涉过泥泞的小路,湍急的小河。
  岁月的波涛冲走了我的许许多多关于花萌花发的回忆,却为我留下小米兰那淡淡的清香,暖我心灵的永不消失的清香。
  24.米兰花与“我”的第一位小学老师有何相似之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这篇散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描写人物,极善抓住生活的细节,利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B.作者将自己第一位小学老师的形象化成米兰花,借此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
  C.3自然段中“生活欺骗了她,然而她不欺骗生活”在此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篇首“细微得像碎玉的米兰花”写出了她既平凡朴实又高贵不俗的特点。

(三)
怀旧、快餐与文化思索
王干

  近儿年来,老照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读物热遍大江南北,老照片受人们喜爱,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是老照片沉淀着文化,这种文化的含量多半是因为旧的缘故,而怀旧又是人的天性,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剧烈的时代,也将是怀旧情绪浓烈的时代。但怀旧的情绪往往容易失之于肤浅和情绪化。有时候又多半是快餐式的。老照片走红的原因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有关,因为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视觉性阅读,看电视、看VCD、网上浏览,满街的报纸上也是大量的图片,连以前以声音见长的音乐也被MTV化,再著名的世界名曲也被简单的图示配成MTV,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眼睛思维,而懒得用大脑进行思想。但现代人又不只是图像的饕餮之徒,人们还有些记忆需要一定的载体来进行激活,怀旧的情绪便在这些电子制成的读物中滋生出来,但怀旧者又习惯于借助视觉来怀旧,老照片便成了人们最好的文化快餐。
  徐城北的这本《老北京》却不是按照文化快餐的方式编出来的。江苏美术出版社的“老城市”系列丛书也是想打破这种快餐式的思路,至少要增加照片背后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含量。这本《老北京》就带着明显的文化思索的色彩。
  以前我一直觉得徐城北先生是个北京生北京长的“老北京”,他的那些研究京城文化的文章透出的那股京味和胡同味是显然在京城文化的“缸”里泡出来的。但等我见到他之后,发现他居然是一个上海人,是从弄堂文化里“走”出来的,我有些不解。待最近读到他的新著《老北京》时,发现这不是一个老北京能够写出来的,因为他在这部书中始终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打量北京这座老城市,他谙熟北京,但又是一个“外省人”,他能迅速发现北京这座老城与其它城市的差异,又能跳出京都之外对它进行审视,而一个长期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做到“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的。
  《老北京》与徐城北先生以往的著述有点不一样,这是属于以老照片为经以作家文字为纬的图文并茂的城市文化读物。但依徐先生的文字功力,依他对京城文化的了解,为这样一种视觉性见长的影集配一引起文字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他却儿经踌躇,为全书的结构绞尽脑汁。最后采用了现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随姜德明先生最初进京的线路“进京”,—从前门车站到箭楼,到正刚门,然后抓住这条“永远的中轴线”来展开对北京历史文化景貌的叙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利民族,像中国这样关注东西南北:中国当中也没有哪个城市、像老北京那样斤斤计较于东西南北。”这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有了这一提纲挈领的文字,收集全书的那些关于老北京的旧照片,便成为被一根红线串起来的一枚枚闪光的珍珠。不仅全书的结构找到了,京城文化的结构也自然呈现出来了。
  随着图片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一个长期封闭帝国的种种文化景象,而在这些景观之后又潜伏着一个蛀蚀的灵魂,这就是它空洞的僵死的秩序(也就是那种千年不变的封建社会的结构形态)所滋养出来的封建意识。因而徐城北在怀旧之外又不动声色地融入了他深刻的文化思索,初读《老北京》,能读出昔日皇家皇城的消失的影像,再读则在这些表象之后思索到一些文化的意韵,继而慢慢地剖析一个旧时代的最终消失的历史成因。当然,后者的意味要阅读者自己去体会,作为一个纯粹的图像读本,《老北京》的编排也是非常出色的,大可满足当下人们的视觉胃口。
  26、老照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读物受人喜爱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归纳后加以说明(6分)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旧”在句中释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交情   B、陈旧的、过时的
  C、曾经经历的 D、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
  28.句中的“缸”具体指的是( )(2分)
  A、京味、胡同味 B、环境氛围 C、老北京 D、老城市
  29.画横线句中的“它”指的是( )(2分)
  A、长期封闭帝国的种种文化景象 B、蛀蚀的灵魂
  C、文化景象          D、长期封闭帝国
  30.文章认为“这本《老北京》就带明显的文化思索的色彩”,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根据的是( )(有几个选几个,3分)
  A、《老北京》一书是以老照片为经以作家文字为纬的图

文并茂的城市文化读物。
  B、作者徐城北先生是从弄堂文化里“走”出来的。
  C、通过图片能剖析出一个旧时代最终消失的历史成因。
  D、《老北京》的编排也是非常出色的,大可满足当下人们的视觉胃口。
  七、作文(3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3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做完了这3件事,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则“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制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的“檄”应读作“xí”;“舸”应读作“gě”。B项“讹”应读作“é”。C项“嗫嚅(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样子。)”读为“nièrú”;“矩”读作“jǔ”.只有D项的答案完全是正确的。
  2、A
  (解析)A项中的“装腔做势”应为“装腔作势”,只有一个错别字。B项中“寒喧”正确应写作“寒暄”,“喧”是喧哗的“喧”,而“寒暄”之意为问寒问暖,“暄”为太阳般的温暖;“慷慨陈辞”中的“辞”应写作“词”:“金壁辉煌”中的“壁”应写作“碧”;而“见风驶舵”应作“见风使舵”;故B项中共有四个错别字。C项中“积思广益”应为“集思广益”;“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故有两个错别字。D项中“骨瘦如豺”亦可写作“骨瘦如柴”,是没有错误的;而“励兵袜马”应写作“厉兵秣马”;“不可思义”应为“不可思议”;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3、B
  (解析)此题当从⑤、⑥处开始判断,这样难度会减小。“利害”、“厉害”是特殊强调,必须加引号,但A、D项通过⑤、⑥即可排除;⑤处的“,”没有添加的必要,⑥处的“。”不能放在引号之内。然后比较B、C两项,会发现①处必须得是句号,它统领后面两个句子。一个句子是说书写造成的错误,另一个句子是说因理解有误造成的错误。如果用C项①处的逗号,这种句子间的关系就不清楚了。
  4、B
  (解析)①句中如果加上“的”,“当地经济”便作“发展”的定语,表明一种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与前面的“加快”构成主谓关系;如果不加“的”,“当地经济发展”便是一个主谓短语作“加快”的宾语,所以①句中的“的”可加,亦可不加。②句中则必须要加“的”,因为“推断出来”的是行星的“存在”,在“它们”与“存在”之间加上“的”,“它们”便是“存在”的定语,“存在”在句中的位置就更显明突出了。考查一下③句中“你”与“钱袋”的关系,只能是一种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关系是唯一的,不必加“的”也是没有问题的。④句中因为他有那样的一些特点(快、灵、狠),所以他才是最大障碍,具体说便是欧亚高手取胜的“最大障碍”,不加“的”便不能构成偏正短语,他的特点将对欧亚高手取胜造成什么,表达的就不明确。所以整道题,②、④句是必须加“的”的,①、③可加亦可不加。
  5、B
  (解析)“为虎作伥”比喻为坏人做坏事,而A项中车匪路霸本身便是坏人,不存在为谁做坏事的问题,所以使用不正确。C项中“临池学书”形容刻苦学习书法,“临”为“靠近”之意,显然用于原文不合适。D项中“忍俊不禁”与后文“扑哧一声笑起来”语意相重复。所以只有B项是正确的,“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用在这里是准确的。
  6、B
  (解析)分析整个句子,不难发现“以……写……”,“以”后面一般要接较抽象的事物,而“写”之后一般接的是较具象的事物。再分析被选答案,亦可发现“隐游之心、文人之笔”是较抽象的事物,而“园林之盛、丘石之巧”是较具象的事物。所以不难排除其它几个选项。
  7、B
  (解析)这句话在①处的陈述对象是“本厂”,在②处“系”是判断动词,默认的主语依旧是“本厂”,本厂系本厂最荣誉最先进产品之一,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②处有误。改正的方法是必须将主语加出来,改为“此产品系本厂最荣誉量先进产品之一”,这样不仅②处没有了问题,③、④也得到了照应。
  8、C
  (解析) A项中“一批”与“专业化队伍”不相搭配。B项中“它”显然指的是上文“潜泉印泥产品”,既然是“产品”便不能是“轻工业部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所以此句也有语病。
  D项中“沿海海面”的使用有误,是“靠近海的海面”之意,故应改为“沿岸海面”才对。只有C项是完全正确的,所以答案是C项。
  9、D
  (解析)A项中的“爆炸新闻”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爆炸性的新闻”,另一种是金海潮彩电爆炸所造成的新闻。B项中的建筑学家是谁,搞不清楚,可以使“梁启超”,也可以是“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所以有歧义。C项中“分别”造成了歧义,是古巴队分别战胜朝鲜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秘鲁队分别战胜朝鲜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呢,还是古巴队战胜朝鲜队,秘鲁队战胜捷克斯洛伐克队呢?只有D项没有歧义。
  10、D
  (解析) 填在横线上的句子,一定要与后文句子的句式相同才是衔接最恰当的,观察后边的句子不难发现都是以一个长定语修饰人物(完颜阿骨打、忽必烈),故以此可排除B、C两项,而A项中动词的顺序使用是不正确的,依次的顺序应为“崛兴”、“统辖”、“建立”,所以排除A项,答案为D项。
  11、B
  (解析)A项中的“唐”是错误的,应为“东晋”。C项中“东汉”错误,应为“西汉”。D项中《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B项是正确的。
  12、C
  (解析)全诗布满了“萧萧”、“析析”、“寒”这些凄清寒冷的字眼,为整个诗篇蒙上来低沉郁闷的气息。三、四两句雁儿一问,充满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从题目“秋浦途中”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正行进在归家的途中,凄然一问,也深婉地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与感伤。C项显然是错误的一种解说,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不相符的。
  13、D
  此诗没有重点再现长城脚下不断征战的历史,诗中的长城也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4、D
  (解析)“既”表示动作完结:“殊”在文言文中一般不表示“特殊”之意,“殊”在此句中是形容词,意思是“不同的”。正确掌握了这两个词语,便不难判断出正确答案。
  15、B
  (解析)例句是一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A项是个否定句,故不选。B项正确,是疑问句,并且疑问代词也前置了。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在这里是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什么”。C项是被动句,D项是判断句,也不符合例句要求。
  16、D
  (解析)A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个“为”是动词,在这里作“谋划”讲,“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为”

是介词,表被动。B项“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是动词“沿袭”之意,“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是副词,当“趁机”讲。C项中两个“谢”第一个是“感谢”之意,第二是“告、问”之意。只有D项中两个“临”俱是动词,都当“面对”讲。
  17、D
  (解析)“树之以桑”就是“以桑树之”,这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的句子,“以”在这里是介词,意思是“用”,“之”是为凑足音节的,没有实在的意义。同样“以五十步笑百步”、“请以战喻”中的“以”也是介词,意思也是“用”。只有D项“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中的“以”连接前后两个动词,是连词,意义相当于“而”。所以此题答案为D。
  18.D(A项、B项C项中红色的字的解释都是正确的,D项中“去”在古代汉语中作“距离”讲与现代汉语“去”之意不同,应当注意区别古今词义之不同。所以答案是D项。)
  19.A(例句中的“坚”是使动用法,即使其意坚(使敌人的想法更加坚定,不加怀疑);A项中“弱”也是使动用法,即使秦弱;B项中“善”是“交好”之意;C项中的“羞”是意动用法;D项中“瓮”,是以瓮作为牖,“绳”是以绳作为枢,都是形容家穷,显然也不是使动用法;所以答案是A项。)
  20.C(①句中的“且”是表示并列的两种情况,是“况且”之意,②句中“且”是“将要”的意思,所以①、②两句中的“且”意思是不相同的;③句中的“之”是代词,而④句中的“之”是动词,是“去”之意,所以③、④两句中的“之”意思也是不相同的。故答案为C项。)
  21.C(①句中的“还”当理解为“转身”之意,②句中的“陈”通“阵”,即登到山上排兵布阵,是敌人提防的样子。所以此题的答案为C项。)
  22.C(①句中“是必射雕者也。”只是李广的一个判断,②句“从百骑”而往驰三人,也不能表明李广勇敢机智、胆识过人,③句表现了敌人的谨慎与狡猾,也是不能表现李广的,④、⑤句是李广的谋略,⑥句既是李广的谋略,也表现了他的勇敢果决。所以答案为C项。)
  23、C
  (解析)我们阅读此段文字,不难知道阴山南麓当时主要的争夺对象是中原汉族同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争夺的最根本原因是当时人类的活动还受自然条件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对居无定所的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更是要依赖自然的恩赐,要想生存,就要抢到水草丰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而阴山南麓正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不仅如此,占据了阴山南麓,便为进一步占据中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当然是因为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这里更为优越,“匈奴失阴山后,过之未尝不哭也”从侧面强调了这里对匈奴的重要性。呼和浩特和包头是蒙古语的名字,那么便说明这两座城市势必建筑在蒙古人来到这里之后,而在此之前,这种争夺一直在进行着,从未停止过。进而言,北方游牧民族争夺十地的日的是为了放牧牛羊,而并非为了抢夺城市。此题答案是C项。只有充分准确理解了文章内容才能将其选出。
  24、平凡、朴素,淡雅、美丽,总是真诚地面对生活。
  (解析)本篇是借物抒情,开在乡村旷野里的小小的米兰花与作者的第一位乡村小学老师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似点。米兰花总是播放着淡淡清香,“总是”、“淡淡”是这一篇的关键性文字,作者正是利用这两个词语来表现老师纯洁坚贞的品格的。老师平凡朴素,一生一世工作在乡村的小学校里;但她总是真诚地爱抚着我们,总是珍爱着现实的生活,总是对生活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尽管生活对她不公平,但她从未因此而改变了对生活一如既往的态度。
  25、D
  (解析)依据24题的解析,可知A、B、C三项是完全正确的。“细微得像碎玉的米兰花”,“细微”自然是讲她平凡朴实的特点;“碎玉”联系下文,不难体察出,主要是突出纯洁坚贞的特点,而非“高贵不俗”。
  26、
  ①老照片沉淀着旧文化
  ②人的怀旧情绪浓烈
  ③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有关
  (解析)这一问题检索的区间主要在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开篇——也将是怀旧情绪浓烈的时代)是讲老照片走红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因素;第二层(但怀旧的情绪往往容易失之于肤浅和情绪化——这段结束)是分析老照片走红人们的心理因素。提干要求从三个方面概括老照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读物受人喜爱的三点原因,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即①文化因素②社会因素③心理因素。这样将文字再提炼一下就可以给山答案了。
  27、C
  (解析)A、B、C、D四个选项都是“旧”义项,但是放在句中它的意思就是唯一的了。比较四个选项,只有C项是最准确的。“曾经经历的”是自己曾经经历的,是自己的父辈祖辈曾经经历的,是老北京人曾经经历的。
  28、B
  (解析)“缸”在文中显然是个喻体,这里是要寻找它的本体。“京味、胡同味”是在“缸”里浸泡后的结果,而井非“缸”本身。将C、D两项中的“老北京”“老城市”放在原句中,显然也是讲不通的。“缸”在这里比喻的是京城文化的环境氛围。
  29、D
  (解析)“它”是个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要到前面去找。将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放在句中代替“它”一考察,就会得知只有D项是正确的。
  30、A、B、D
  (解析)仅仅有作家的文字并不能充分说明这本《老北京》就带明显的文化思索的色彩。B项说作者徐城北先生是从弄堂文化里“走”出来的,这也不能说明《老北京》带明显的文化思索的色彩。“能剖析出一个旧时代最终消失的历史成因”,没有深刻文化的思索便不能做到这一点。D项中编排出色,大可满足当下人们的视觉胃口,也不能体现本书文化思索的色彩。

 

 

    以上《高一暑期语文复习提高综合练习题(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一暑期语文复习提高综合练习题(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一暑期语文复习提高综合练习题(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