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石钟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学习要点
  (一)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于理趣著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来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二)石钟山介绍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她像一座玲珑剔透的天然美景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的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天工造化,叹为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为九万平方米,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迹,控江扼湖,为“八省通衢”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三)关于本文
  课文记载了苏轼为探访石钟山得名之由而游历石钟山及具体探访过程。为此,本文虽为游记,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以记游为主的写景游记,而重在探访石钟山得名之由,并从探访过程中,感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四)本文结构分析
  课文共三段。第一段,主要叙述关于“石钟山”命名由来的两种说法,然后分别提出质疑,为下文作者亲临其境进行探究提供了依据。第二段,写作者亲临石钟山和探究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经过,作者在这段里生动细致地叙写了亲自探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段,写作者探访得实后的感想:凡事须亲历而不可主观臆断,点明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本文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作为线索。先“疑”,后“探”,再“断”,最后是“叹”。文章结构严谨,脉胳清楚,记叙、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是宋人游记常用的写作方法。本文的特点是记叙内容容量大而条理分明,写景奇特,真切动人,而通过对石钟山命名的探索,阐明了“臆断”有害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臆断”的方式又是多么谬误和浅陋可笑。这种议论,确定能给人以启发。
  (五)学习本文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文中的生字,注意其字意。
  2、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3、注意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和一些文言特殊句式。
  (六)补充(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再则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欹(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号)记。
  二、能力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聆( )听   桴( )止   钟磬( )   铿( )然
  莫( )夜   鹳( )鹤   磔磔( )   噌( )吰
  硿硿( )   罅( )    窾( )坎( )镗( )鞳( ) 
  彭蠡( )   识( )之   无射( )
  2、解释下列例句中“殆”字的含义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
  ③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
  ④思而不学则殆      ( )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红色字词
  (1)微风鼓浪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然是说也   (4)石之铿然有声者
  (5)而此独以钟名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汝识之乎   (8)古之人不余欺也
  (9)事不目见耳闻 (10)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
  4、找出下面红色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A.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B.自以为得其实/郦元以为下临深潭/赵王以为贤大夫/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故莫能知/至莫夜月明/莫不响震失色/遣之慎莫留
  D.臆断其有无,可乎/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可留意矣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A.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C.至莫夜月明     D.汝识之乎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
  A.虽然大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B.即使有大的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C.即使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D.虽然有大的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7.指出以下的特殊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 )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3)古之人不余欺也( )
  8.下列红色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C.泣下沾襟      D.大石侧立千尺
  9.苏轼在《石钟山记》里说:“而笑李渤之陋也。”这里的“笑”含有讥讽的意思。你认为苏轼“笑李渤之陋”的态度是否正确?为什么?
  10.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___________;士大夫终不肯______________,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____________,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__________,而笑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
  líng fú qìng kēng mù guàn zhé chēng kōng xià kuǎn kǎn
  tāng tà lí zhì yì
  2、①大概②几乎③危险④通“怠”
  3、
  (1)鼓:振动             (2)虽:即使 鸣:使……鸣
  (3)然:然而 是:这 说:说法   (4)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以:用  名:命名        (6)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适:到,往
  (7)识:记住(zhì)           (8)没有欺骗我 (宾语前置句)
  (9)目,耳:(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  (10)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4、A。
  5、B。
  6、C。
  7、(1)定语后置 (2)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
  8、C
  9、不正确。李渤虽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敢于对前人的观点持怀疑的态度,而且到了实地考察,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况且,苏轼的结论也并非正确,他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10、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又到中招咨询时
刘 璐

  星期五放学时我注意到学校食堂门前挂了一幅大标语:“欢迎同学们踊跃报考四中”。我猛然意识到又到了中招咨询的时候。
  去年的中招咨询我是没赶上的,所以记忆中的这类活动还是四年前的“小升初”。那好像是个五一吧,我和妈妈骑着车把东城区的好学校去了个遍。那时在小小的我的心里就对那些学校有了初步的评价:景山小,不去;五中的教学楼颜色难看,不去;二中倒可以考虑,不过还是高中部漂亮……虽然最终我去了妈妈工作的学校,但找学校看学校评价学校时的那种兴奋和快乐是我难以忘怀的,而后来几次去二中五中参加竞赛又使我对它们感到更加亲切。
  尽管亲切,但我在中考报名表上还是重重地写上了“四中”这个名字。也许那时四中对于我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因为直到进入这里又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我才明白四中的内涵,或者说才了解了四中。而那时,报四中就纯粹只是为了实现梦想。说实话,这个梦到底是美梦还是噩梦我到现在仍搞不清楚。就在前几天我还在问与我来自同一所初中的某同学后不后悔来四中。其实这个问题就等价于有没有在四中实现“当年”的雄心壮志。当然,对于我来说自然没有。不过每当我怀疑我迷惘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既然来了,就不要后悔,且无比坚定。
  其实从中招联想到自己来四中之前与之后的事已不止一两次了。每天做操时看着前面高二的人懒洋洋的动作就会想到再过5个月就会看见500个新鲜的面孔,而我则会像现在那些高二的一样站在他们前在接受那些小心试探又充满自信的目光了——亦如那时初来乍到的我们。这样想着,我不禁开始嫉妒起来。他们还多单纯啊,为了四中或像四中一样的目标正在努力着。他们怕是也考了很多次试了吧?有没有在临考前2个月被数学打蒙呢?有没有天天做题痛苦并快乐着呢?有没有在冥冥之中感到自己就属于四中呢?有没有……是的,以上那些都是属于我的初三的,我忘不了这些,因为这样平淡无奇的日子带给我了无尽美好的回忆。所以,嫉妒啊,那些备考的初三学生们,他们正在“享受”这一美妙的时光,而我的,是永远回不来了。
  当我在暗暗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时候,也会努力回想已经过去的半年高中生活,但很可惜,我没有搜索到。我只记得总是人满为患的自习室,黑幕笼罩的校园和灯火辉煌的教学楼。与初三的生活相反,那些温馨清新的小事早已忘却,而大事,却又不愿记起。与中考那天窗外被雨水冲刷得晶莹碧透的树叶不同,记忆中的高一上期末考试是总在呼哮的冬天的风。
  不知是初三的生活太过美好,还是高一的生活太过平淡,把二者比较着写出来时总是让人质疑现在的生活是否真如我所认为的这般无聊,或者说是无奈。也许逝去的总是好的,而现在拥有的又总不懂得珍惜——我看着这句话不禁一笑,如果我做的如同我想的这般明白,那就真的是长大了吧。
  当我对妈妈说真羡慕那些被家长领着挤进人群中咨询的初三学生时,妈妈略微有些吃惊,问我为什么。我说他们的高中生活还没开始有太多的可能,又有太多的希望。她又问难道你有什么后悔的吗?我略一沉吟,而后只简单地说我会好好学英语
  其实又何止英语。扪心自问上高中以来,我没有荒废一天时间,似乎总是忙忙碌碌,可为什么留在我记忆中的事情又少得可怜?为什么我总达不到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也许觉得日子过得飞快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就是因为缺少成就感吧。
  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取舍。就像当初我舍弃熟悉的一切选择梦想的中考报名一样,现在的我也需取舍。我的朋友们并不是很用功的人,当有人去踢球、有人看流行小说、有人玩游戏、有人看电影时,我该怎么做?新年联欢会前曾与几个同学做过一个小调查,我们把自感应是耳熟能详的一些电视电影的男女主角拿去问同学,但知道的寥寥无几。最经典的就是谢雯不知道张无忌是何许人也。我当时也如其他人一样有些愤慨,感叹这些人都学傻了,也会偶尔提起谢雯的经典事例。然而过后想想,真不知被耻笑的应该是他们还是我。然而不来四中,或许我真的不会知道这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和正在多么努力地学习着——当然,这些是以前的我与正在咨询的学生们所无法知道的。
  又到了中招咨询时。再过不

久四中就会补充一股新鲜的血液。或许他们中的某些人会在某一天因某种契机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差别,然后脚踏实地好好念书。
  [评语]
  小作者写下的是一个求学者都曾经历的事情——报考咨询。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乃至出国留学咨询,甚或选择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的进步给予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就像是在商场挑选自己喜爱的衣服,有人选择时尚,有人选择实用,有人期盼新款上市,有人等待过季降价。而买回来之后,你后悔过吗?亦或是并不时尚?亦或是并不实用?当然,我们无法因此否定当初的选择原则。社会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自然,感觉就在变化。本文的作者,从中考报名的选择中,感悟着并探索着“选择”的真谛。
  作者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大谈理论,甚至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文章很平实,事例很琐屑,几乎有些不值一提。但是,这或许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它能引发诸多读者的回忆、思考,甚至引发共鸣。作者甚至是在一种真诚的反省中,来回味“中招咨询”的经历和感受的,这使得文章真实、亲切而深刻。

 

 

    以上《《石钟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石钟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石钟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