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答案-2

xxxx年高中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答案

[编辑推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中国学科吧(jsfw8.com)分享了xxxx年高中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答案,供您参考!

6.C(征召)

7.D

8.B(原文是独自追贼)

9.(1)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母亲给他们看,贼寇才松绑放回鲍出的母亲。(数,列举罪状,1分;解,松绑,1分;句子通顺,1分。)

(2)鲍出认为车子行走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第一个“以”,认为,1分;负,背,1分;笼,用筐,1分;通顺,1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

(定语后置1分;衣冠,译为动词1分;通顺1分)

(4)(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和xxx的规律,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明,阐明;治,国家安定;靡,没有,各1分)

参考译文:鲍出字文才是京兆新丰人,年轻时游侠四方。兴平年间,三辅地方叛乱,鲍出和老母亲及兄弟五个人住在本县,因为饥饿,留下他的母亲守家,带领众兄弟出去采莲子,一起采了几升,让二位哥哥鲍初、鲍雅和弟弟鲍成拿着莲子回家,给母亲做饭,自己和小弟留下接着采莲子。鲍初等兄弟到家,发现几十个食人贼已经抢了他们的母亲,并且用绳子绑着母亲的手,赶着她逃走。

鲍初等兄弟害怕,不敢追贼人。过了不久,鲍出随后到家,知道母亲被食人贼抢走,打算追赶贼寇,众兄弟都说:“贼寇众多,该怎么办?”鲍出生气地说:“母亲在却让贼寇绑着手掠走,带走后会被煮着吃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就卷起衣袖,挽起裤腿独自一人追赶贼人,追了几里赶上了贼寇。贼寇远远望见鲍出,就排开阵势,等待他。鲍出赶到以后,从一边砍杀四五个贼寇。剩余贼寇逃跑,再次聚集围住鲍出,鲍出跳出包围圈击杀贼寇,又杀死十几个,此时贼寇分散开来,赶着鲍出母亲走到前面。贼寇接连攻击鲍出,没能取胜,于是就逃去与前一批贼寇聚合。鲍出再次追击贼寇,看见母亲和邻居妇女被绑在同一根绳子上,鲍出就再次奋力击打贼寇。贼寇就问鲍出:“你想要什么?”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自己的母亲给贼寇看,贼寇才解开绳索放回鲍出的母亲。邻居妇女没有松绑,远远望着鲍出显出求救的神色,鲍出再次击杀贼寇,贼寇对鲍出说:“已经放回你的母亲,为何还不住手?”鲍出又指着哀求的妇女说:“这是我的嫂子”,贼寇也松绑放走她。鲍出救回母亲,扶持奉养她,客居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才安定,鲍出北归,可是他的母亲不能步走,兄弟几人打算用车载着母亲,鲍出认为用车载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乡里士大夫他的孝道气节,打算向州郡举荐,州郡下令征召鲍出,鲍出说:“农夫不能为官。”到青龙年间,母亲一百多岁才去世,鲍出此时已经七十多岁,按照礼节办理丧事,就像现在xxx十岁的人,看起来才五六十一样。

鱼豢说:过去孔子赞叹颜回,认为他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大概是洞察了他的内心吧,那濮阳周家不敢收留季布,可鲁地朱家不问事情的实情(收下季布)这是为什么呢?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又感觉内心不安啊!但是太史公仍然认为他最终使季布脱身的举动的可贵的,向二位贤人那样,他们的义举难道不值得褒扬吗?至于鲍出,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生于自然,虽然他行在田间地头,但与那些情真意切的君子有什么不同呢?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答案-2

10.(1)答案要点:①修辞:比拟或拟人②情感:对恩师的怀恋

(2)答案要点:①“与余同是识翁人”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敬仰与钦佩。(答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即可)②“惟有西湖波底月”运用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用西湖明月之“识翁”代表颍州人民对欧公难忘的记忆。③共同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无比崇敬与怀恋。(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3)答案要点:①心系百姓,与民同乐。②才华横溢,一代文宗。③人品至上,世之楷模。(从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作答,意对即可,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

11.略

12.答案要点:经济(免费)、快速、无形(看不见)、便捷(每点1分)

13.答案要点:采用了对比手法、细节描写。(2分)他能体谅作者收信的心情:收到用稿通知时就为我高兴;收到退稿时同情地看着我,感到遗憾和自责。(2分)写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2分)

14.答案要点:(1)内容上:写出了上网前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1分)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看不见)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1分)

(2)结构上:由这里的寄稿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为下文回忆山村邮差送回信作铺垫),(1分)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1分)

15.答案要点:(1)指无影无形的网络;(2)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3)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6分,每点2分)

16.答案要点:(1)弱势群体的自我贬低与自我侮辱;(答:“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亦可,或“自我矮化、自我麻木”),(2)知识、文化、文明遭受功利主义的鄙视;(答到“对知识、文化、文明的嘲弄”或与“功利主义”相关可给1分)(3)部分社会公信力的丧失使得正常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只抄原文没有概括,不给分,但答到“正常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可酌情给分)(6分,每点2分)

17.答案要点:(1)首先提出观点:“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就会有粗鄙行为的发生”;(2)其次在“个人”与“公共生活”领域反面举例进行论述;(3)最后得出结论:恪守文明、建立正常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6分,每点2分)

以上就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您准备的xxxx年高中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答案

    以上《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