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万州二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编辑推荐]进入了高三的学习,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手,这样高考才不会生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发轫(rèn)亘古(gèn)诽谤(bǎng)秋风劲吹(jìng)屡见不鲜(xiǎn)

B.啼啭(zhuǎn)窈窕(yáo)顷刻(qīng)杀一儆百(jìng)浅尝辄止(zé)

C.敛裾(qún)荸荠(bí)绢本(juān)毋庸置疑(wù)掎角之势(jī)

D.碾坊(fáng)脑髓(suǐ)贮藏(chǔ)虚与委蛇(wēi)义愤填膺(yīn)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肄业蜾蠃畏葸不前食不裹腹

B.缉拿憔瘁沸反盈天姿意妄为

C.蹩进金钢石安分守己箪食壶浆

D.飘缈谐奏曲辐员广阔挥斥方遒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精英教育”也许并不现实,因为真正的精英只是沧海一粟,而这个社会更多地由如你我一样的凡夫俗子构成。

B.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

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C.时间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两个年头了。

D.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嬴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B.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让13名犯罪嫌疑人做义工,以考察其悔罪表现,再决定是否起诉。由于这种做法触及了现行法律“禁区”,被媒体解读为“以善代刑”,并引发热议。

C、世博会召开以来,“世博”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市民口头语,可见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着世博。

D.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飞向太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

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①均衡”。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局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7.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知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

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不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选自《古文观止》)

【注】本文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时的应试文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勉:劝勉,鼓励

B.又从而哀矜惩创之矜:(他的)骄傲

C.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忻:和善,欢喜

D.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忍:残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一善,从而赏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泉涓涓而始流

C.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概说古代圣王执法公正,但不忍之心常现于言表,然后用“三杀三宥”等具体实例来说明尧的忠厚之至处。

B.在理论分析部分,作者层层推进,导出中心论点,鲜明地指出,在情况存疑之时,宁愿厚赏而轻罚。

C.文章最后部分借《诗经》的话强调,君子的内心如果已经混乱,惟有控制自己的喜怒而施行仁义,然后点题呼应开头。

D.作者扣紧题目布局谋篇,圣经贤传与论据紧密结合,技巧娴熟,文笔酣畅,说理透辟。

四、完成11——13题(22分)

11.(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3分)

②《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在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贬职徐州时病愈所作。

②黄华:即黄花,指菊花。

(1)首联中的“蝉”意味深长。结合全诗,简要回答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其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劝学》)

(2),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3),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6)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翠翠与船总的二儿子相爱。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带伤的美丽

梁衡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

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受伤的乌梁素海,我们祈祷着你快一点康复,快一点找回昨日的美丽。

(选自xxxx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欣赏流血美人的尴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5.解释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含意。(4分)

(1)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2分)

(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2分)

16.联系上下文,请概括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6分)

17.联系“受伤的乌梁素海,我们祈祷着你快一点康复,快一点找回昨日的美丽”这句话,综观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六.语言应用(16分)

18.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

连贯的一段话。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组合后的序号为:

19.近年来,重庆市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请围绕该活动,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4分)

(1)上联:昼唱红歌砥砺壮志;

下联:

(2)上联:品经典传承华夏不朽精魂;

下联: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特别突出。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一)

最希望通过

实习获得工作经验实习鉴定正式工作

机会其他

投票比例69%17%11%3%

(表二)

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专业技能人际交往

能力实践能力其他

投票比例21%26%51%2%

(1)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结论。(2分)

(2)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大学生培养问题为高校提出建议。(2分)

21.今年秋冬以来,医院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逐渐显现,昆明、南京、青岛和重庆等地用血接连告急,“血荒”一词也频繁见诸各地报端。某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直面血荒”的谈话节目,由医务人员、患者、政府官员和普通市民参加。假设你参加了这个节目,请任选一种身份对电视观众说几句话。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简明、得体③说的话不超过60个字。(4分)

你选择的身份是,你对观众说: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则微型小说,按要求作文。(60分)

公车沿着南方偏僻的公路蹒跚而行。

车子里的乘客,有位瘦弱的老人,手里握着一束鲜花。车过教堂时,上来一个少女,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的鲜花。

快要下车时,老人忽然将自己手中的鲜花推向少女的怀中。他赶快解释说:“孩子,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束花,我想我太太也会很高兴你拥有这束花的。我会告诉她,我把花送给你了。”

女孩高兴地接受了那束花。她目送老人下车,看着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门口。

要求:(1)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不得脱离小说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少于800字。

总结】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国学科吧(jsfw8.com)。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以上《万州二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万州二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万州二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