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xxxx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答案填入“答题卡”,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须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l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这个塔怎么是斜的?会不会突然倒掉呀?”参观山西应县木塔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它建在四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通高六十七点三一米,底层直径为三十点二七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层。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结构佛塔。全塔逐层立柱,近60种斗拱相互交错,集我国古代建筑斗拱之大成,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管理人员介绍,“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元顺帝时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动’。民国时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木塔,虽然损坏了几根梁柱,但依然没有倒塌之忧”。专家说,这应该归功于木塔采用了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精巧的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当今一些高层建筑;以及这座木塔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而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种规格,用现代力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优化选择的尺寸,古代工匠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令现代人为之惊叹;另外,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也功劳不小。不过,木塔虽然没有倒,但也已经倾斜多年了,像个垂垂老者,一二层木材不堪重负,如柱头、房梁等很多关键部位都已发生扭曲和断裂。鉴于木塔的现状,xxxx年国家文物局决定,正式向全国文物界以及工程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征集维修方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已完成了塔基钻探、残损现状测绘、地震地质测试勘察、荷载及风力研究等前期项目,初步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上部修缮、现状加固三种修缮方案。第一个方案能较为彻底地解决木塔残损后修缮和加固等问题,但施工周期长,对原有结构改变较大。第二个方案是现代科技与古建筑修缮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且抬升装置科技含量高,技术可行性很强,能保持木塔上半部原状不动。抬升以后第一、二层残损较多的构件可用解体维修方法予以加固,但费用会较大。第三个方案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对残损构件提出了加固措施,投资较低,但未能解决木塔残损及荷载能量不足等问题。专家们倾向第一、二方案的较多,尤以第二种方案呼声最高。中国城市规划理事长、著名建筑师周干峙院士经过现场考察论证后认为,落架大修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能保证修好后恢复原貌,但毕竟少了原汁原味。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留了许多历史信息,这在修复中应谨慎对待,只有尽可能少地改变原物,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这些信息。究竟采取哪种形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鉴于木塔在世界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文物局将把最后的修缮方案报请国务院审批,并申请专项维修经费。(人民网)1.根据文意,下列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A.应县木塔建在四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B.应县木塔是我国古代高层木结构建筑的代表。C.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结构佛塔。D.应县木塔有近60种斗拱,集我国古代建筑斗拱之大成。2.根据文意,不属于应县木塔历经大地震和炮击却屹然不动没有倒塌之忧的原因的一项是()A.应县木塔具有精巧的空间结构体系。B.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C.古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D.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应县木塔外观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层,实为九层。B.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使木塔像个垂垂老者,不堪重负。C.落架大修,最大的不足在于无法保证修好后恢复木塔原貌。D.周干峙院士主张采用第三种方案解决木塔的修缮问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一些高层建筑效仿了应县木塔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B.应县木塔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超越了现代人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C.应县木塔如果实行抬升上部修缮后,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原状不动、原汁原味的木塔。D.就能够有效地延长应县木塔的寿命而言,落架大修方案是应县木塔的最佳修缮方案。二、(l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任光禄竹溪[明]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芟而去焉芟:锄除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探求C.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臭:气味D.而能不溺乎其中溺:溺爱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B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甥其为我记之D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闻其声,不忍食其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下列各句划横线部分,与“……亦何常之有乎”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B.大王来何操?C.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名为“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舅光禄任君治园植竹,但作者却把重点放在议论上,通过对比、衬托,表达文章的主旨。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通过人们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的对比,针砭了世俗盲目贵竹、贱竹,赞扬了任光禄君孤高独立的人品。C.文章第三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作者用反诘语气,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D.作者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不受形式束缚。《竹溪记》别具一格,体现了他的文风。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三、(20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3分)译文:⑵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2分)译文:⑶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3分)译文: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西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若解”,如果能够。西施滩[唐]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注]“宰嚭”,吴国太宰伯嚭。(1)两首诗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立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2)两首诗的议论各具特色,请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答:11.根据下面的问题,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第①题必答,②③题选答一题。)(6分)①《琵琶行》(白居易)一诗中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者交汇在“,”这两句诗上。②古代诗文中不乏以“水”为喻阐发事理或寄寓情思的句子。例如,《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虞美人》(李煜)中的“,。”③宋代出现了不少哲理诗,其中不乏饱含理趣的诗句,如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题西林壁》);朱熹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苏轼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寒山寺谢宗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冒着醺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12.“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答:13.“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过40字。)(6分)答:14.“陌生人”的一席话,使“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作者从“陌生人”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答:15.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五、(18分)16.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四处错误(只填序号),并加以改正。①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资料表明,②该公司同一家上网公司合作的目标是:减少库存,供货时间从40天减少到7天。③因特网也使全球易腐食品的交易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④网上交易不仅能够减少繁琐的文书工作,⑤更重要的是能够缩短交易,⑥而确保水产品、农产品、水果和鲜花更快地抵达目的地。(4分)(1)错误之处改为:。(2)错误之处改为:。(3)错误之处改为:。(4)错误之处改为:。17.如果要突出“为善、诚实、守信”的作用,下面句子应该怎样改写?(4分)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是凭着做人与经商的美德,如为善、诚实、守信等。18.把下面这句话改写成三个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句子,使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了。(4分)学者、专家门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改句:(1)(2)(3)19.下面是老舍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书赠一位作家的嵌字联,你知道这幅对联是写给谁的吗?试说说这幅对联的含义。(6分)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六、(70分)20.以“劣势与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厦门市xxxx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信息筛选。A项表述的建筑位置,不是文物价值;B、C、D项表述的是应县木塔的文物价值,属于“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2、B(信息筛选。A、C、D项表述的是木塔的内在品质与外部条件,属于“应县木塔历经大地震和炮击却屹然不动没有倒塌之忧的原因”;B项表述的是构件与用料多少。)3、A(文意理解。A项正确,“外观五层”加“暗层四层”,即“九层”;B项无中生有,“木塔具有精巧的空间结构体系”,“像个垂垂老者,不堪重负”,是因为材料自然老化与诸多破坏因素,不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C项偷换概念,周干峙院士认为,“落架大修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能保证修好后恢复原貌”;D无中生有,文本中只提及周干峙院士反对第一种方案——“落架大修”。)4、D(文意推断。A项偷换概念,木塔的“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当今世界上一些高层建筑”,意思是说木塔的建筑水平高,已接近现代建筑水平,并非是说“当今世界上一些高层建筑效仿了应县木塔”;B项偷换概念,木塔“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令现代人为之惊叹”,意思是说木塔的选料水平高,并非是说“超越现代人在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C项混淆局部整体,抬升上部修缮后,“能保持木塔上半部原状不动”,而不是“一座原状不动,原汁原味”;D项正确,落架大修方案“能较为彻底地解决木塔残损后修缮和加固等问题”。)5.D(溺:沉溺)6.A(乃:副词,竟然。则:连词,表条件,就;连词,表转折,却。其: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代词,它们。于:介词,对于;介词,比。)7.C(A、B、D,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8.B(文章非“多记竹溪景物”)9.⑴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苟-如果;致-求取,买;辄-就;惜-吝惜;然—然而,但是;才-刚刚;槁—枯;以-连词,表修饰,不翻译。——“致”、“然”、“槁”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⑵人离开家乡就更加卑贱,物品离开故土就更加珍贵。(去-离开;乡—本土;则-就;益—更加;贱-卑贱;贵—珍贵。——“去乡”翻译正确得1分,“贱”“贵”对译正确、恰当得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⑶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为”-行为;“一”-相同,一样。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参考译文: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至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摈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本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10.(1)相似:反对将吴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身上。不同:罗诗认为吴国灭亡“自有时”,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崔诗认为承担亡吴罪责的应该是佞臣宰嚭,而不应该让西施充当“替罪羊”。(3分)(2)罗诗把对“西施亡吴”观点的尖锐批驳,通过含蓄委婉的疑问语气表述出来,发人深思;崔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西施滩的春水好像在为西施诉说世事的不平,把议论和描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3分)11.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有源头活水来淡妆浓抹总相宜陆游12.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相关的信息区域,从中筛选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组织答案文字。这一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就在题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13.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五、六、七三段,但三段内容各有所侧重。第五段侧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现实的环境与想象有出入;第六段侧重于诗意的品悟,眼前的景色与诗意不相同;第七段写本应清幽的境界却如同闹市,与自己的情趣与追求相异。)14.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要求。“领悟”的应该是道理,不能还是就事说事,因而要对原文的叙述有所概括和提升。)15.①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②想象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本题主要考查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是首尾照应,二是想象,对用意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6.(1)①删去“根据”(2)③因特网也正在使全球易腐食品的交易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3)⑤更重要的是能够缩短交易时间(4)⑥而确保水产品、农产品和鲜花更快地抵达目的地。17.示例:为善、诚实、守信等做人与经商的美德,使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18.①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②很多人对此报告进行论证后提出了不同意见。③学者、专家门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19.示例:巴金先生。上联点化唐人诗句“共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老为蜀中奇才;下联赞颂巴老的文章激情澎湃,犹如“金石”之声,定然会饮誉海内外。20.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基础等级55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总分评卷人内容25分25—2221—1817—1413—0表达30分30—2625—2120—1615—0发展等级15分15—1110—65—10错别字、不足字数、缺标题减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5分内容25分一等(25—22)二等(21—18)三等(17—14)四等(13—0)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什么内容感情真切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30分一等(30—26)二等(25—21)三等(20—16)四等(15—0)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病多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字迹潦草字迹难辨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15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4、材料丰富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2、揭示问题产生原因5、形象丰满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6、意境深远9、文句有意蕴12、有个性特征说明:⑴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⑵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如观点有创新且言之成理,可适当提高发展等级,直至满分。⑶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分;不足900字,每少50个字扣1分。⑷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