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嬗(shàn)变解(xiè)数阴霾(mái)屏(bǐn)气凝神
B.瑜伽(jiā)轧(zhá)钢勾(gòu)当焚膏继晷(guǐ)
C.庇(bì)佑悭(qiān)吝粘(nián)稠自出机杼(shū)
D.脊(jǐ)椎殷(yīn)红扁(piān)舟翘(qiáo)首以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吊书袋陈词烂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阵角黄梁梦精兵简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厮打棉里针殒身不恤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修葺破天荒夜阑人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有关部门出台《“两基”攻坚实施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出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两基”目标。
B.周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家访,了解孩子住在哪个房间?做作业坐在什么地方?光线好不好?晚上什么时候睡觉?一日三餐吃些什么?
C.当风儿悄悄吹过,当雨点静静洒落,当鸟鸣悠悠飘来……现代的都市人,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点对象。
B.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连夺金牌的消息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迅速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C.最近,总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2)此时此刻,几百个彩池把融化的冰雪一汪汪地平摊在蓝天之下,,前后呼应着,左右联合着,组成一曲盛大辉煌的交响!
①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③上下关照着,交相辉映着
④交相辉映着,上下关照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为什么人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就不难发现,相学和命理学是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但由于手段落后,水平低劣,加之其它原因,很难给出准确的表述。
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并认为它能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为。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有“自杀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自杀,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三万名长寿人,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科恩博士说,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颐享天年的机会比普通人高两倍。离婚问题也不完全是感情问题,还有基因在作怪。这是英国科学家最近对3500名已婚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离婚因子先天就有。主持这项研究的维克多·约金博士发现,离婚原因的一大半取决于配偶的性格,而女人的性格比男人更有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结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在作怪。
  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声音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像每个人的长相、指纹不尽相同一样,即使孪生子,也是如此。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是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和其他要素。破译了基因也就破译了人的声纹。验声研究还表明嗓音和个人特征有密切关系,如身高体壮的大汉和瘦弱者的嗓音就有很大差别。此外,根据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型、年龄、长期居住地以及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涵,因为声音语言负载着人体基因信息。
知道了上述一切,就会明白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命预测不再是神话,可以说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
7.“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这样说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直到70年代,“基因”才得以承认。
B.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基因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C.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很难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D.基因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预测成为可能,一个人还可能拿到一张记录着自己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基因组图。
8.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和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一张基因组图,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这主要是从孩子的生理发展方面说的。
B.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由基因的遗传信息决定的,因为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基因是有差异的。
C.虽然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它能导致有自杀动机的人发生自杀的行为。
D.如果一个人体内带有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一个长寿者。
9.下列说法和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A.孪生兄弟在长相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以至我们常常难以分辨。但是他们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他们的基因信息是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性。
B.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离婚的原因是他们的已离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作怪。如果母亲先天就有离婚的遗传因子的话,其子女婚后离婚率就更高。
C.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纹,这个独特的声纹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而只能做到相似他人的音色。
D.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基因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它是表现生命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决定生命的个体差异性。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说表述准确的话,古代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相学和命理学也是可以准确预测生命的。
B.法律不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生命的奥秘,会引发相关的个人或社会问题。
C.根据某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某人的身高、体型、年龄等内涵,这一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运用于需要辨别人的身份的工作领域。
D.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的破译和公布,如何防止生命科学新突破被误用和滥用,将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侯览者,山阳防东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势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延熹中,连岁征伐,府帑空虚,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览亦上缣五千匹,赐爵关内侯。又以与议诛梁冀功,进封高乡侯。
小黄门段珪琏家在济阴,与览并立田业,近济北界,仆从宾客侵犯百姓,劫掠行旅。济北相滕延一切收捕,杀数十人,陈尸路衢,览、珪大怨,以事诉帝,延坐多杀无辜,征诣廷尉,免。延字伯行,北海人,后为京兆尹,有理名,世称为长者。
览等得此愈放纵。览兄参为益州刺史,民有丰富者,辄诬以大逆,皆诛灭之,没入财物,前后累亿计。大尉杨秉奏参,槛车征,于道自杀。京兆尹袁逢于旅舍,阅参车三百余两,皆金银锦帛珍玩,不可胜数。览坐免,旋复复官。
建宁二年,丧母还家,大起茔冢。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而览伺候遮截,章竟不上。俭遂破览冢宅,籍没资财,具言罪状。又奏览母生时交通宾客,干乱郡国,复不得御。览遂诬俭为钩党,及故长乐少府李膺、大仆杜密等,皆夷灭之。遂代曹节领长乐大仆。
熹平元年,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策收印绶,自杀。阿党者皆免。    
——选自《后汉书·卷七八》
11.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赐爵关内侯赐:被赏赐     B.侵犯百姓,劫掠行旅行旅:钱财
C.延坐多杀无辜,征诣廷尉征:押送D.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举:揭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今君乃亡赵走燕
B.又以与议诛梁冀功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与览并立田业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览“倚势贪放”的一组是
①受纳货遗以巨万计②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③起立第宅……制度重深,僭类宫省
④虏夺良人,妻略妇子⑤籍没资财,具言罪状⑥遂诬俭为钩党……皆夷灭之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延熹年间,国家府库空虚,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得以进封为高乡侯。
B.滕延曾因捕杀段琏、侯览的为非作歹的仆从宾客,为览、珪诬告,被判罪免官。
C.太尉杨秉上奏章揭发侯参的罪状,侯览下令将杨秉以囚车押回,杨秉只好在途中自杀。
D.侯览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规模宏伟,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还毁掉了他人的房屋。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译文:(2分)
译文:(3分)
译文:(3分)
16.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下列问题(6分)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1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作答)(4分)
(1)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
(2),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观书有感》)
(3),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林则徐)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①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车厢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上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②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达到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满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③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8.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段①,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2分)
19.段②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那些方面?分条列出。(6分)
20.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4分)
21.段③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6分)
(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
(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六、语言运用(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拿破仑年轻时,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不但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枪逼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
23、印度洋海啸在我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有关“人类是否要敬畏大自然”的大讨论。以下是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观点: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就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要有所作为,而不能无所作为。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这是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提倡“敬与畏”,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请你作为何祚庥观点的反方代表,写出反方的观点并加以简要阐述。(50字左右)(4分)
24、阅读下面四则广告词或道路警示语,回答问题。(4分)
①不溶在手,只溶在口。(某巧克力豆)
②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客机)
③一毛不拔。(上海梁新记牙刷)
④事故多发路段,小心驾驶。(某事故多发路段)
(1)从①②③中选一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价。(2分)
(2)第④则是从直接警示的角度拟写的交通安全广告。按要求变换角度改写这则警示语。(任选一题作答)(2分)
A、从委婉警示的角度:
B、从幽默警示的角度:
25、作文(60分)
一位动物学家在调查非洲象的分布时,意外地在非洲的密林近处看到了大象的葬礼。在离密林不到70米处的一个草原上,几十头象围着一头雌象,好像在集会似的。原来那被围在象群中间雌象是一头患了重病的老象,已经行步蹒跚,有气无力,连站也站不住了。不一会儿,它蹲了下来,低着头,喘着粗气,偶尔扇动一下耳朵,发出一声低沉的声音。围在四周的象,用鼻子把附近的草叶收拢来,捆成束,朝雌象的嘴边投去。但是,那雌象已经不能吃食,只是困难地支撑着身躯。最后,终于支持不住倒在地上死了。这时,围在周围的象群,突然发现一阵哀号,一头为首的雄象,用长长的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并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身上投去。接着,全体象群都纷纷用鼻子把泥土、石块、树枝、枯草卷成团,投在死象身上。片刻,死象就被掩埋了,地面堆起一个土墩。此后,为首的雄象,一边用鼻子卷起土加在土墩上,一边开始用脚踩踏那土墩。接着其它的象都跟着去踩那土墩,把它踩得结结实实,成了一座坚固的“象墓”。最后,雄象发出一声洪亮的号叫,象群立即停止踩踏,把土墩围在中间,一个个绕着土墩,慢慢地走着,就像人们在追悼会上进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一样。这样,一直走到太阳西下,才由雄象带领象群,耷拉着头,扇着耳朵,甩着鼻子,依依不舍地离开土墩,走向密林深处,渐渐隐没在暮霭之中。
请以“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1.B(A.屏bǐngC杼zhùD殷yān)2.D(A.吊—掉,烂—滥;B.角—脚,梁—粱;C.棉—绵,四—驷)3.C(A括号应在“两基”后,B前4个问号应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应为句号,D冒号只注释“他”之前的内容,不能管到句末)4.B(A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B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C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诀,用二除一,就把一添成五,表示得小数五。因用以指二人平分,各得一半。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动作或事件来得突然,猝不及防。)5.A(B项“全国人民”改为“海内外华人”,与前面的“世界各个角落”一致;C项谓语残缺,应在“健全与完善”前加谓语“做好”;D项缺少主语,把“在”“上,”去掉)6.D(依据是句式对应,音节和谐,内容连贯)二.7.D(A说的是对“基因”的态度。B说的是“基因”的重要地位。C说的是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的特点)8.C(原文的“某些人”不等于“有自杀动机的人”,应该是“带有自杀基因的人”)9.B(“人们离婚的原因”不能全是离婚者已离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作怪,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原文还说父母离婚的子女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10.A(即使表述准确,相学和命理学不可能准确地预测生命,因为其中含有神秘和臆测的因素)11、B(行旅:过往行人)12、A(于是/却,B因,C和,D于是)13、B(抓住“贪”和“放”两个方面,排除②和⑤)14、B(A“进封为高乡侯”应为“赐爵关内侯”,C应为“朝廷下令押回侯参,侯参自杀”,D是“侯览预建的陵园高达……”)15、(1)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也)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得分点:①以、为,②互文见义)(2)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得分点:①学问,②所以,③治)(3)(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为了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得分点:①所以,②得以)16.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答案参考:(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17、(1)羡长江之无穷(2)小荷才露尖尖角(3)海纳百川无欲则刚18.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因此,把人生的旅途说成是一场苦旅。(2分,意思对即可)19、(1)在于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记这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在于“人无法还家”;(3)还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6分)20、一方面表明人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家和家乡;另一方面表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4分)21、(1)“家”是指人的精神归宿;“无边的旷野”指人没有精神归宿。(2)虽然是问句,却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希望人能找到精神上的归宿。(6分)22、(4分)唯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生命才是有救的生命。或:不要指望别人拯救自己,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意思相近即可)23、(4分)参考答案:人类要尊重大自然。不尊重大自然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自然灾害面前有所作为的前提是敬畏大自然。肆意“改造”大自然必然会受到冲动的惩罚。24.(1)评价:(2分)①这则广告既反映了巧克力豆不沾手的特点,显示了它与别的巧克力不同,又暗示了该巧克力豆口味好,以至于消费者不愿让巧克力豆在手上停留片刻。②这则客机广告,不正面说客机飞得快,而说大西洋面积缩小了。这种“侧面”说法,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曲径通幽,意味深长。③牙刷质量的好坏,主要看牙刷毛的耐用程度,“一毛不拔”可以说是质量的极致。这里贬词褒用,耐人寻味。(2)改写:(2分)(A)示例①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注意交通安全。②温暖的家,等着你安全归来(B)示例①不要吻我,我怕(羞)修。②开慢点吧,我们已忙不过来。——棺材铺(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附文言译文:
侯览,山阳防东人。汉桓帝初年任中常侍,依靠奸佞狡猾而晋升,借助皇帝恩宠贪赃放纵,接受的贿赂数以万计。延熹年间,连年对外征伐,国家府库空虚,于是借用百官的俸禄和王侯的租税。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因而被赐爵为关内侯。又因为参与谋划翦除梁冀有功,进封为高乡侯。
小黄门段家住济阴,与侯览一起购置田产,靠近济北的地界,他们的仆人宾客侵掠百姓,劫持过往行人。济北相膝延一并收捕,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览,段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延蔚审理,免去官职。滕延,字伯行,北海人,后来曾任京兆尹,有政绩,世人称之为长者。
侯览等人从此后更加放纵。侯览的哥哥侯参为益州刺史,郡中富裕的平民,他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加以诬陷,处以死罪,没收他们的财物,先后数以亿计。太蔚杨秉上奏侯参的罪状,诏令以囚车将其押回,在途中自杀。京兆尹袁逢在旅舍清点侯参的财物,共有三百余辆,都装着金银锦帛和珍宝古玩,不可胜数。侯览因此事受牵连,被免去官职,不久又官复原职了。
建宁二年,因母亲去世而归家,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督邮张俭检举上奏了侯览贪污放纵,先后夺去他人宅第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建造宅第十六处,都有高楼池苑,楼阁高堂相连,皆以彩画丹漆装饰,规模宏大,僭用宫室的形制,又预先修造自己的陵家,建造双阙,有石椁,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破坏他人的房屋,发掘其坟墓;劫掠善良百姓,抢夺良家女子为妻,还有其他许多罪行,请圣上将其处死。而侯览却找机会在中途把奏章截留,使其最终无法上报桓帝。张俭于是破坏了侯览的寿冢家宅,没收他的家财,列举其罪上报。又举报侯览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交结宾客,扰乱国法,仍然无法上达桓帝。侯览因此诬陷张俭为党人,同时还诬告前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都予以夷族灭家。从而又代替曹节领长乐太仆。
熹平元年,有关官署检举奏报侯览专权骄奢,下诏收回他的印绶,侯览被迫自杀,阿谀依附他的人都被免去官职。

    以上《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