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学年西华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
B.蹊跷祈求稽首杞人忧天
C.毗邻譬如荫庇可与媲美
D.嗜好谥号弑君有恃无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兵慌马乱纷至沓来心有灵犀一点通
B.诨号融会贯通相辅相承无边落木萧萧下
C.宣泄大材小用促膝谈心自古逢秋悲寂寥
D.糜烂闲情逸志鞠躬尽瘁落霞与孤鹜齐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②中央财政部称,中国政府每年必须花费几十亿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的义务。
④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西华一高完全有希望有实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A.与其遏制抚养进升
B.宁可遏制扶养晋升
C.与其遏止扶养进升
D.宁可遏止抚养晋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物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具有震撼力的小说,读起来总会让人津津乐道。
B.不管台湾当局今后做什么,怎么做,祖国大陆都将既往不咎地为受地震灾害的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C.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摆在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D.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新千年后,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杭州等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C.日前,成都血液中心销毁了近73万毫升人民无偿捐献的血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血浆袋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D.金钱会腐蚀一些明星、艺术家,诱使他们放弃昔日的理想,成为金钱的奴隶,这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形象。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傍晚,a,b,c,这时候的大川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我凭着渡船的舷,无意中举目眺望着那d的河面上,e,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f,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夜幕徐徐降临②夜雾渐合③晚霞余辉未尽
④一轮明月徐升⑤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⑥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
A.a②b⑤c④d①e③f⑥B.a①b⑥c③d②e⑤f④
C.a②b④c③d⑤e①f⑥D.a①b④c⑤d③e②f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①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②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③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④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⑤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⑥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⑦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⑧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⑨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7.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会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8.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前景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近视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五年,遂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干适至,超遂与干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超既破番辰,欲进攻龟兹,以乌孙兵强,宜因其力,乃上言:“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帝纳之。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①。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②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填,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干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后汉书·卷四十七》)
注:①幢麾:仪仗旗帜。②昆弥:乌孙国王侯称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弛刑:解除徒刑的人
B.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生口:禽畜
C.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控弦:控持弓弦。指善射的士兵
D.安乐国外安乐:动词。享受安乐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遂以干为假司马以乌孙兵强,宜因其力
假鼓吹幢麾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
A.两个“假”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假”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C.两个“假”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D.两个“假”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常用意思大致相同的一项是
A.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B.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
C.假鼓吹幢麾D.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
14.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班超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①遂以干为假司马②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③遂去其妻④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
⑤以邑毁超,故今遣之⑥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A.①③⑥B.②⑤⑥C.①④⑥D.④⑤⑥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干与班超一同击败了疏勒都尉番辰的反叛。
B.班超想攻打龟兹,上书请求联合乌孙兵力,皇上接受了他的意见。
C.李邑诽谤班超,是因为联姻乌孙的事情没有成功。
D.班超正确处理李邑的诽谤事件,体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2分)
译文:
(2)内省不疚,何恤人言?(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______,(1分);其“诗骨”是__________(1分)。
(2)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答:。
1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任选4题,每题1分)
(1)苏轼《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一句是“,。”
(2)毛泽东《虞美人》中的诗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把抽象的忧愁具体化,形象化,正如李煜的写愁名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一文中由伶人误国的个性事件,推引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他感慨道“,,岂独伶人也哉?”
(4)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感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发出的感慨更为强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兵车行》中的警策句应该是“,。”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洒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哇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9.作者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答案不得超过方格数)
20.文章的第(6)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这里的“极致”在文中含义是(4分)(答案不得超过方格数)
21.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1)                               
(2)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有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六、(12分)
23.把下面长句改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4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的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1)
(2)
(3)
(4)
24.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3分)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在短短几天内向伊拉克境内发射了大量破坏力极强的导弹和炸弹。俄罗斯科学家对此深表疑虑,担心战争会引发灾难。
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地引起大量油田、油井、油库、石油加工厂和石油管道着火,由此产生的浓烟会阻碍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引起气温下降,这种气候大变动的危险程度不亚于核战争引发的“核冬天”。石油泄露,大量石油和石油燃烧生成物将通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进入海湾,引发大规模生态灾难。另外,美军使用贫铀弹会使该地区的水源遭受放射性污染。受石油燃烧物污染的土地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将不适合农业种植。海湾地区靠近地震活跃地带,在这一地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地震。另外,在伊拉克使用威力巨大的炸弹会使伊拉克地区的地壳发生缓慢移动,导致地下油井遭到毁坏。
答:
2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写一组句子。(4分)
老是把自己当作鲜花,
就时时有担心凋零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绿叶吧,
精心地把鲜花呵护。
26.下面一副对联有一点毛病,按要求改正。(1分)
一位高三的同学为街道电视室写了一副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时通晓古今情。”
该联总体不错,但细细推敲,从工对的角度看,应将上联的“天下”二字改为更妙。
七、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充满了矛盾。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
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原意伸出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
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
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了。
要求:⑴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2)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解说]
第1题:A.chi4chi4chi1che4B.qi1qi3qi3qi3
C.pi2pi4bi4pi4
第2题:A.慌-荒B.承-成D.志-致
第3题:“与其”与“宁可”都是连词。与其:表示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决定放弃的一面前,后面常与“毋宁”、“不如”呼应;宁可:表示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呼应。遏制:侧重控制住;遏止:侧重停止了不发生了。扶养:指扶助、供养,可用于长幼之间,也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兼指供养、爱护和教养之意,只用于长对幼(包括兄姊对弟妹)。
第4题:A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B指对过去的事情不再责备。D品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第5题:A缺少主语,B“特点”和“水平”搭配不当,C语意重复
第6题:略
第7题:C。A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是戈德斯密特1990年提出的理论。B项戈德斯密特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B项第一句说法不对。D项弗雷德里克并未提出近视和遗传有关。
第8题:略
第9题:D。原文说“或许将来”“就能”,D项意为完全“能”,成了必然判断,故错。
第10题:B。B项句中所说的人必然都是过早阅读的人,又是长时间阅读的人,这部分人最容易得近视,此说法合乎事理,也为实际情况所证实。A项近视能够遗传不等于近视的人绝大多数都与父母近视有关,文中拉普人的例子便说明此点。C项“只要这样做的人”中包括着父母都是近视的人,他们即使重视用眼卫生,仍然会近视。文中第四段对这问题说得很清楚。D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的理论是基于事实的,有大量的实例在,不能说“部分地符合实际”。D项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两句构不成推理的逻辑关系。
四、16.(1)自己虽不是曾参,而有多次到来的谗言,担心被当世的人怀疑啊。(2分)(2)我检查自己没有毛病(愧疚),哪里惧怕(忧虑)别人的谗言?(3分)
17.(6分)(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2分,每空1分)
(2)(任选一联:4分——诗句释意1分,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意1分;意思对即可。)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18.(4分)(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五.(18分)
19.(4分)答案意思应当与文章第(7)节第一句话相关,参考答案: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乐器是时代和地域文化的魂魄。
20.(4分)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21.(3+3=6分)⑴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⑵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22.(4分)(答对一项得2分)A、C(B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中“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有误)
六.(12分)
23.(4分)
①我是通过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②这把折扇是由一位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
③折扇上印着一幅题为“人间天堂”的游览图。
④它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
24.(3分)俄罗斯科学家担心伊拉克战争将引发三大灾难。
25.(3分)参考答案:
(1)老是把自己当作骏马/就时时有担心失蹄的危险/把自己当作耕牛吧/为农人默默承受着辛苦;
(2)老是把自己当作太阳/就时时有担心燃烧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流星吧,让世人记住你瞬间的永恒。
26.(2分)中外(与“古今”相对,都由反义词素构成)
27.(60分)写作(略)
附译文:
平陵人徐干一向与班超志同道合,他上书给皇上,自告奋勇前去帮助班超。建初五年,章帝就封徐干为假司马,让他率领减刑的罪犯和自愿出塞的兵士一千人赶赴班超驻地。起先,莎车国以为汉兵不会到来,便投降了龟兹国,而疏勒国的都尉番辰亦因此反叛,正好这时徐干率军赶到,班超就与他一起先打击番辰,大获全胜,杀敌一千余人,活捉了很多俘虏。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乘胜进攻龟兹国,但考虑到乌孙兵力强大,理应借助他的力量,于是又上书朝廷道:“乌孙是西域大国,拥有十万军队,因此武帝时曾将细君公主远嫁和亲,后来终于在宣帝朝得到过乌孙兵的援助。如今还需要朝廷派遣使者去招抚慰问,以使乌孙国能与我们同心协力,攻打龟兹。”章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建初八年,晋升班超为将兵长使,并破格使用鼓吹幢麾,又晋升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携带去赠送给大小乌孙王及其部属的许多礼物。
  李邑刚行至于阗国,正碰上龟兹在攻打疏勒国,他吓得不敢继续前进,就上书说开通西域的事业难以成功,又竭力诽谤班超,说他拥爱妻、抱爱子,在西域享乐,根本无意为国效忠。班超知道这事之后,慨叹地说:“我本非德行高尚的曾参,如今又有接二连三的谤言,恐怕难免被朝廷上下怀疑了。”于是,便舍弃了爱妻。章帝知道班超一向忠诚,所以严厉地责备李邑道:“纵然班超拥爱妻、抱爱子是真的,但一千多思乡念土的部下,为什么都能与他同心同德呢?”并命令李邑到班超属下,听从班超的指挥调迁。还另有文书通知班超:若李邑能在西域任职,便留他共事,不行便遣送回国。班超得令就派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侍子还归京城。徐干见了对班超说:“李邑在于阗时曾亲口说你的坏话,想要败坏沟通西域的大业。如今你何不依照皇上命令把他留在这里,而另外派人护送乌孙国侍子回洛阳去呢?”班超回答说:“你怎么讲这样浅陋的话呢?正因为李邑毁谤过我班超,所以今天才让他回去。只要我问心无愧,为什么害怕人家的坏话呢?如果为了泄愤而留住他,就不是忠臣了。”

    以上《2019学年西华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学年西华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学年西华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