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政治试题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2分。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个共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同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认识阶段,它们统一基础在于()

A.感观物质现象的存在

B.大脑的抽象思维活动

C.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

D.社会实践

4.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明()

A.人们对事物每一层次的认识,都具有终极意义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终归是感知周围的事物

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要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5.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

A.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

B.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C.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

D.敢于实践

6.1999年第19期《求是》载文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一论断说明说明()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7.解放后,我国按照科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勘探石油,相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一事实说明()

A.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D.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8.害虫天敌的存在,调节着动植物的数量,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自然控制力。人们利用天敌昆虫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种做法说明()

A.人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D.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9.1999年评出的全国“双学双比”十大杰出妇女致富模范,虽然她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忘我的奉献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时代风貌。这说明()

A.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同一本质一定是相同现象的表现

D.同一现象的本质是多变的本质

10.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A.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要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按规律办事要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11.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条件不具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件

C.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用的

D.规律的存在并且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

13.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

14.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是()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

15.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司马光破缸救人从思维方法的特点看是()

A.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D.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

16.xxx在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指出:“一千年来,人类文明取得的切成就,都是在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中实现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B.要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7.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沿着一条中国人从未踏足过的远洋航线,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极,经过艰苦努力,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地质资料,揭示了一些人间秘密。这表明()

A.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的创造自然

B.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够不断的扩展和加深

C.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能够认识大自然

D.人们要认识大自然,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8.人们的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则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A.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B.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C.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椎移

D.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19.“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

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

C.真象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

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0.1999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

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李洪志对xxx一说讳莫如深,一再辩解“xxx”“既不邪,也没教,何言xxx”。如果剥去其冠冕堂皇的伪装,我们就会看到,“xxx”是彻头彻尾的xxx。从哲学上看,上述论断说明()

A.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事物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则属于理性认识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人们的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21.1999年9月23日,xxx同志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上述论断()

A.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属于理性认识

B.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观象,属于感性认识

C.说明认识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D.说明事物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2.俗话说,“一叶知秋”、“一燕知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说法表明()

A.推理是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B.思考在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上述论断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D.上述思维过程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材料一:马克思讲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材料二:列宁说,“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应得出什么结论?

2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25.在思维过程中,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

26.只要坚持实践,就能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14分)

27.1991年冬天。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可以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B.2.B3.A4.C5.C6.D7.B8.C9.B10.D11.B12.D13.D14.C15.C16.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BCD18,ABCD19.D20.CD21.ACD22.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1)材料一说明现象和本质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第一,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第二,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本质则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第三,现象是事物表面的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材料二说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密切联系。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无论是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3)看待任何事物既要注意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现象和本质,又要把握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不能将二者割裂。

24.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想”。

(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认为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但不全面。

(2)分析不仅要分析每一个要素,还应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本质性的东西,在整体中把握要素,所以,分析不是单纯的“分”,而是对要素分别进行研究,在“联结”中的分。综合也不是把各要素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是从各要素之间和对各部分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3)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26.(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才能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

(3)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参加实践是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五、论述题(14分)

27.(1)罗伦兹的实验说明:

①运用判断进行推理是一个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但要获得新的正确认识,推理的前提即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并严格遵守推理规则。输入数据少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使推理的前提与事实不符,推理前提不同,结论必然相异。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删除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说明事物量的变化,正是这个“量”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必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是指“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不能用,而是说明在科学实践中,认识的思维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客观规律性和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必须遵循认识中的思维规律,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增强的。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认识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2分。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个共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同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认识阶段,它们统一基础在于(

A.感观物质现象的存在

B.大脑的抽象思维活动

C.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

D.社会实践

4.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明()

A.人们对事物每一层次的认识,都具有终极意义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终归是感知周围的事物

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要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5.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

A.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

B.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C.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

D.敢于实践

6.1999年第19期《求是》载文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一论断说明说明()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7.解放后,我国按照科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勘探石油,相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一事实说明()

A.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D.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8.害虫天敌的存在,调节着动植物的数量,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自然控制力。人们利用天敌昆虫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种做法说明()

A.人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D.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9.1999年评出的全国“双学双比”十大杰出妇女致富模范,虽然她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忘我的奉献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时代风貌。这说明()

A.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同一本质一定是相同现象的表现

D.同一现象的本质是多变的本质

10.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A.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要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按规律办事要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11.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条件不具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件

C.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用的

D.规律的存在并且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

13.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

14.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是()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

15.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司马光破缸救人从思维方法的特点看是()

A.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D.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

16.xxx在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指出:“一千年来,人类文明取得的切成就,都是在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中实现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B.要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7.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沿着一条中国人从未踏足过的远洋航线,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极,经过艰苦努力,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地质资料,揭示了一些人间秘密。这表明()

A.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的创造自然

B.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够不断的扩展和加深

C.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能够认识大自然

D.人们要认识大自然,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8.人们的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则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A.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B.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C.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椎移

D.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19.“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

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

C.真象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

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0.1999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李洪志对xxx一说讳莫如深,一再辩解“xxx”“既不邪,也没教,何言xxx”。如果剥去其冠冕堂皇的伪装,我们就会看到,“xxx”是彻头彻尾的xxx。从哲学上看,上述论断说明()

A.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事物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则属于理性认识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人们的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21.1999年9月23日,xxx同志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上述论断()

A.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属于理性认识

B.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观象,属于感性认识

C.说明认识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D.说明事物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2.俗话说,“一叶知秋”、“一燕知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说法表明()

A.推理是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B.思考在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上述论断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D.上述思维过程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材料一:马克思讲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材料二:列宁说,“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应得出什么结论?

2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25.在思维过程中,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

26.只要坚持实践,就能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14分)

27.1991年冬天。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可以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B.2.B3.A4.C5.C6.D7.B8.C9.B10.D11.B12.D13.D14.C15.C16.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BCD18,ABCD19.D20.CD21.ACD22.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1)材料一说明现象和本质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第一,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第二,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本质则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第三,现象是事物表面的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材料二说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密切联系。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无论是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3)看待任何事物既要注意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现象和本质,又要把握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不能将二者割裂。

24.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想”。

(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认为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但不全面。

(2)分析不仅要分析每一个要素,还应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本质性的东西,在整体中把握要素,所以,分析不是单纯的“分”,而是对要素分别进行研究,在“联结”中的分。综合也不是把各要素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是从各要素之间和对各部分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3)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26.(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才能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

(3)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参加实践是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五、论述题(14分)

27.(1)罗伦兹的实验说明:

①运用判断进行推理是一个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但要获得新的正确认识,推理的前提即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并严格遵守推理规则。输入数据少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使推理的前提与事实不符,推理前提不同,结论必然相异。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删除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说明事物量的变化,正是这个“量”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必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是指“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不能用,而是说明在科学实践中,认识的思维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客观规律性和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必须遵循认识中的思维规律,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增强的。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认识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上《高中政治试题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政治试题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政治试题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习题精选(一)》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