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初中美术《用剪纸进行陶艺装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第一学期《亲近陶瓷艺术》单元中的拓展教学。
本单元阐述的是我国古代陶艺的历史、彩陶器型知识、彩陶装饰纹样以及现代生活与陶艺的情趣。从认知、操作、欣赏、应用的角度予以展开,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和新课程的特点,即把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的学习,最终与现实生活相连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欣赏水平、感受艺术情趣。而这种联系的完成,已不是单一型的美术知识讲授、美术技能训练;它综合调用了与之相关的一切元素,多角度、多元化地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展开: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使用功能到装饰功能、从陶艺制作到结合素描、纸艺剪贴……
循着教材编排的思路,以及我正在研究的区级课题《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设计了内容为《彩陶与剪纸》的教学。一方面作教材向纵深拓展的尝试,以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一方面与课题研究想结合,为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第一手资料。
二、说课时安排
我将《彩陶与剪纸》的教学设计成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彩陶造型与剪裁(通过教学让学生设计一张彩陶造型别致的底板,为第二课时作准备。具体过程在此不作具体介绍);
第二课时,陶艺装饰与剪纸艺术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同区级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出发点,我努力寻找教材单元要求与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的融合点,最终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彩陶知识,并运用纹样知识和剪纸技法对彩陶进行纹样装饰。
方法与过程:通过剪纸的形式完成对彩陶的装饰。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古老文明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多种知识和剪纸技法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勇于美术创新实践。
这样安排,即兼顾了教材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也体现了课题研究结合日常教学的有益尝试。
四、说教学方法
我的认为,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最终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学生情况的掌控能力,由此而体现出教师教学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
一、美术课教学的特点。美术课(除欣赏课以外)更多的需要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学校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美术课教学中,我觉得出现了不良的现象: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使用课件的多了,但教师在学生面前当堂示范,进行实际操作的少了;这不免使直观性教学大打折扣,教师的示范性降低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受到影响。所以,在方法选择上,我尽量选用当堂示范讲解的教法,如:剪花边与透视的联系,我就从纸的折法到剪法一一当堂示范,这样就避免了语言讲解中理解错误和手势比划不到位的缺点,学生一看就明白。因此各位在我的教案中会发现只在两处使用课件的情况:一处是揭示课题,一处是寻找古典纹样的踪迹。其他的环节我尽量通过示范操作或实物展示加以解决。
二、对知识点的理解判断,以学生活动主体参与为主。如、纹样装饰手法的选择判断、花边与透视现象以及结束时的多种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师提问、引导等方面循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确保完成教材要求的目标;另一条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实践。如在分析装饰手法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用什么手法进行装饰?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又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又把学生思维收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装饰手法——剪纸,即本课课题;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创新的作业形式的探究、学习、实践中。即使是剪纸的话题,我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尝试实践,如在探讨剪纸图案时,刻意引入具有现代元素的图案,像世博会的海宝、奥运五环等,使图案由传统向现代元素延伸、变化——这就又带来了如何剪法的思考和创新实践。
四、恰到好处的作业展示和学习评价,是学生创新思维和进行创新实践的催化剂。本课教学中,我特别设计了作业的三个展示区:造型美、色彩美、剪纸美,学生通过对作业的自我评价自觉地把自己的作业张贴到相应的展区,这是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具有强烈的自我参与性。然后进行互评,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增添进一步探究的内动力。最后经过教师鼓动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今后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课前设想和解释,希望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落实,也请各位评委在课后提供宝贵意见。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