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课件
六年品德与社会科技是把双刃剑说课稿
主题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材简析:
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含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力图通过原子弹与核电站、克隆技术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帮助他们产生直观的感受,引发他们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科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含义,懂得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含义,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使其趋利避害。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辨证地看待事物。
3、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
4、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树立科技为人类造福的信念。
难点:能比较客观地认识科技的双重性,理解科技与环保的关系。
资料及资源网的运用:教参书教育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1、搜集有关核武器的有关历史事件或图片;
2、搜集有关核能的利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
3、搜集有关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或有关资料;
4、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文字或图片);
5、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科技的利与弊的具体事例。
课时安排:二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导入新课
师: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信息技术,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课前,老师布置让大家搜集生活中运用科技的利与弊的具体事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双刃”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简要回答。
二、课中探究
(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核武器的有关历史事件或图片和核能的利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如:原子弹爆炸、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或有关资料;
(二)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活动一:原子弹与核电站
1、核能的破坏性
(1)同学们,关于原子弹爆炸,你有什么认识?现在咱们一起观看一段的《原子弹爆炸》视频资料(或让学生阅读课本77页《大科学家没有想到的》及图片)。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2)教师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后的灾难性图片。
(3)教师讲述核试验污染环境的灾难性事例(见教参100页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体会核能的破坏性。
2、核能带来的利益
(1)确实,原子弹爆炸至今还给当地人留下难于弥合的身心创伤。核能只能用在战争吗?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呢?看有关核能开发
的短片(或看课本78页图片资料,及小资料)。
(2)学生交流核能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有利也有弊)
(三)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那你认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组织辩论:关于核能开发、克隆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甲方:科学技术利大于弊。
乙方:科学技术弊大于利。
2、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1)师:请同学们首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你掌握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证明你的观点。
(2)生自由组合,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3)生在阐明观点的同时,教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核电站安全吗?》。
(4)全班交流总结学生的观点。
3、深入思考,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爆炸的威力和辐射造成的污染能够毁灭全人类,但核能的正确开发与利用,同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清洁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2)同学们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含义?
(3)生谈自己的理解。
(4)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科技是把“双刃剑”》。
师小结: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滥用科学技术。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它,就能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总结激励,情感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正如大家所说的,科技是把“双刃剑”,只要我们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就能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让我们用双眼去发现;让我们用真心去感悟;让我们用巧手去体验;让我们发挥创造,使科技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让科技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三、课后践行
围绕:“的利与弊”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为正确使用它提出合理化建议。
板书设计: 科技是把“双刃剑”
取得辉煌成就——喜
带来困惑和问题——忧
教学反思:
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