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
件
八年级下册《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第二十三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防线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了解免疫的概念;
2.了解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了解爱滋病的相关知识;
4.理解计划免疫。
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教学中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需要的是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有二: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采用两方面结合的办法加以解决。一是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讲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时,结合学生学过的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和脾的知识,之后提出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讲述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二是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材中举了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为此这个例子一定要讲清楚。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人始终很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大家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系。什么是免疫?它的作用是什么?
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请看投影片。
1.人体完整的皮肤有保护作用,请问皮肤有哪些与保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有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
答: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遍布口腔、气管、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层粘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综上所述,皮肤和粘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看教材P.117图Ⅵ-90皮肤的保护作用和图Ⅵ-91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P.117的有关第二道防线的内容,看教材P.118图Ⅵ-92溶菌酶的作用,图Ⅵ-93吞噬细胞的作用,与学生一起共同小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下面重点了解一下人的第三道防线。
请看投影片(思考题)
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2.得过天花的病人一般不再患天花病,为什么?阅读教材第P.118。
淋巴
器官
胸腺
淋巴结
脾
位置
甲状腺之下紧贴气管、大气管前面。
多集中于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处。
位于腹腔左上部。
数量
左、右两叶。
多数。
一个。
功能
胸腺素可刺激淋巴组织生长,并促使其产生淋巴细胞。在幼年时胸腺促使这种免疫功能的发育,成年时帮助维持这种免疫功能。
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毒、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产生白细胞、内含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血细胞。
教师用投影片展示上述表格后,随后用内分泌腺挂图,指出胸腺,说明它的位置及作用。再用淋巴系统的挂图,讲解淋巴结及脾的位置及作用,淋巴结主要是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的腺样结构,呈蚕豆状,数量、大小不等,里面有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的吞噬细胞。而脾在人体腹腔上腹部,内含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也能吞噬异物。
教师问:免疫细胞主要指什么?
学生答:淋巴细胞。
胸腺、脾脏、淋巴结等这些淋巴器官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当病原体(病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内,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就要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
教师讲解: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一定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相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从而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以后,抗体仍留在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以同样的作用加以清除。上面的实例:在天花流行时,得过天花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此人获得的这种免疫能力叫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产生后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师生总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人体通过三道防线与疾病作斗争,使其痊愈,从中获得免疫力。
三、第二课时:
首先复习上次讲课中提到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看投影片:
?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或抗原)产生的反应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作用
弱
强
小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免疫因素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如上表所示,它的作用力较弱,由此人体进行调整后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提问:什么叫免疫呢?
学生看教材P.116~117,指出,学习过的三道防线和两个类型实际已经指出了免疫的全部内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
1.什么是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1983年,从一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了新的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omImmuneDeficiencyVirus)”,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a.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b.易发生恶性肿瘤;c.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就成为一种“病入基因”的痼疾。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免疫细胞遭到破坏和毁灭,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代地复制、繁殖,免疫细胞不断死亡。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HIV携带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提问:大家都会记起所进行过的预防接种、都打过哪些预防针?
大家能记起的大都是上小学后的事情。可是,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三个月后,再接种百白破疫苗;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展示儿童从出生到初一期间应进行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或复种的投影幻灯片。
新中国成立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已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为在本世纪内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到基层幼儿园给儿童喂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19xxx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二年后,199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为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提供了法律依据。
P.120《动动脑》习题,巩固课上学习内容。之后,如有时间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人痘’和‘牛痘多’”,或让学生课下阅读。
出示思考题,可让学生先讨论,就他们所知道的谈多少算多少。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地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防御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变态反应例:药物花粉过敏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自我稳定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自我免疫病
——
免疫监视
消灭突变细胞
——
肿瘤形成
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而异常时,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可使人体现出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被认为是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十二章?免疫
1.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细菌、霉菌、病原虫、病毒等的统称。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叫特异性免疫。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4.抗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二、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1)传统概念: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2)现代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它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功能:A.防御感染B.自身稳定C.免疫监视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1.挂图:(1)淋巴系统挂图一张;(2)内分泌系统挂图一张。
2.投影片:(1)第一、二道防线问答题各一张;(2)淋巴器官位置、功能、数量表一张;(3)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比较表一张;(4)人体免疫功能表一张。
3.其它:(1)《传染病防治法》单行本;(2)《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单行本。
源学科吧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