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
源学科吧课
件高一数学评课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周X的听课评课活动收获颇丰。首先,是两位执教者所选内容均具有挑战性,让我重新关注这些曾经一带而过的教学内容,把自己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中,带着疑问来听别人的教学,因两位老师的创意而深受启发。其次,是两位老师的教学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沉浸于中,如同听课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感知,去思考。代吉艳老师教学清晰真诚,让听者易于把握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罗婕老师激情慷慨,深深感染着我,被教学内容所震撼,仿佛被一条意义的流推涌着前行,丝毫不敢懈怠。再者,就是师傅和大家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从听课的沉浸状态中走出,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反观这两节课的教学。在大家评价的启发下有了一些对教学的思考。
一、学习就是对概念的打破与重建
据说,苏格拉底之所以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是因为他到处找人谈话,打破别人的既有观念,让别人因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恐慌。然而,在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雅典的风气,逐渐变得理性。我想,如果我们缺少思想,不会思考,是否因为没有打破那些既有的观念,从而无法建立自己的思想大厦呢?我们的学生不会思考,是否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没能帮助其打破其固有的观念呢?
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被告知各种概念,诸如“美丽”“善良”“勇敢”“学习”“教育”“讴歌”等等。似乎这些该概念自古而然,具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不需要我们思考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思考关于它的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而每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则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进入这个领域就自然而然地会碰到这些概念。我们的教学也就顺理成章地在运用这些概念。遇到散文,小学生都能说出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具”;谈到诗歌就能说“意象”和“意境”;说到写作,就知道应当有“真情实感”,“深刻”“立意高远”;谈到语言特点,准能想到“简洁传神”之类的字眼。然而,知道再多的术语也就只能在考试答题中运用,甚至还不能准确运用。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往往就更成问题。知道散文的特点,却不一能读懂文章的思想内容,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散文的美;知道写作的一些技巧,却仅停留于知道概念,无法真正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写出好作文。我想,原因在于缺少对固有观念的打破,没有的打破就意味着不能重建。
因此,学习离不开概念的打破与重建。实际上,所要破除的往往是一个概念的空壳,因为我们往往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概念,也就谈不上掌握这个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破立概念
教是为了学。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概念,建立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概念。语文教学中需要打破的概念则更多,甚至难以理出个头绪来。在阅读教学中,每一篇具体的文本都可能有不同的概念需要学生重新思考,而同类文体则又具有一些相同的概念需要思考。
在必修1的写人叙事散文单元中就有很多概念值得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掌握。如单元提示中的“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悟”“时代精神”“人生意义”“个性”“情操”“描摹”。在教学中当如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打破那些似乎早已知道的概念空壳,从而真正获得这些概念?这应当是教师教学考虑的重点。
优秀的记人散文,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写出人物的个性,突出这“一个人”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品格精神,用文字把这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展现出来,让不认识的人看能到这个人的样子,能感受到他的品格与精神特点。记人离不开写事,优秀的文章能够把彼时的事情,彼时的场景还原出来。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生动、形象”。而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这样的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作家如何写出这样的人物形象,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安排材料?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
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概念破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正是作者梁实秋在《文学讲话》中提出的作文主张的完美体现:“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罗婕老师拟订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话题:——一篇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以此为突破口的话,当让学生真正明白“简洁”“简单”两个概念的含义。当引导学生悟到何为“描写深刻”?何谓“意思远大”?何谓“格调高远”?且篇幅较短。这些概念是我们常听常说的,得打破曾经的概念空壳,在具体的文字中感受它,理解它们。
文章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可谓深刻之至。“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句话虽说在描写人物外貌,但真正写形的只有“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了了17字写出了身材头顶下巴衣着四个方面,一气呵成,特点鲜明:毫无魅力可言。然而,接着四个成语突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四个成语又分别从四个方面突出其精神气质:“步履稳健”描写走路的形态;“风神潇洒”更是神来之词,突出其由内而外的神韵之大方自然,毫无拘束。此词为作者生造,因为现有的词语实在不足以表现梁任公先生的特点。“左右顾盼”描写眼神。“顾盼”一词为文言词语,如此典雅,又恰当地写出了梁任公先生上场时对听众的关照,这个仪式简洁而引人入胜。“光芒四射”实在是作者的内心感受,但又确实还原了当时的感受,仿佛自己眼前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我想,教学中学生能够理解这几个词语,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原它们所描绘的人物和感受,也就能真正理解何谓“描写深刻”、生动形象。这样一番感悟与思考,也许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解释概念的含义,但他们已享受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也许这正是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文章来
源学科吧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