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说课稿 内容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较之上课,最为显要的一点就是说课者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直接表达出来。它尤其体现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和设计依据上。

  徐娴老师的说课稿《长方体的认识》选用了如下的教学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这个教学法选用恰当,符合几何课程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只是在这个描述当中,言辞稍显笼统。如果把“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等概念再延伸一下,然后切入本课的一些实例,则会显得更有血有肉些。

  教学流程是说课中的重点,它不但是教学设计的呈现环节,更是理论阐述的重心。我想,教学流程的评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衡量:

  1、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深入、有创意、紧扣主题;是否突破重点难点,是否达成目标;说课时听感是否条理清晰、环节明确。

  2、与前面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的确定有无呼应。

  3、理论依据是否科学恰当。

  徐娴老师的教学流程环节在课前导入部分用“首先、接着、然后”三个词链接,环环相扣,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的探究设计分为“1、了解面的特征。2、研讨棱的特征。3、从面到线,再到点,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三部分,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听起来很舒服。练习设计部分由“基本练习”和“应用练习”两部分组成,显得干净利落。所以我觉得,徐娴老师在教学设计的阐述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另外,她也回应了自己前面摆出的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教学法等理论中心,比如在第二部分的第二环节“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搭建长方体”,第三环节“突破了难点”等。

  在理论依据方面,徐娴老师也有多出点睛之笔,比如第一部分设计“这种运用提问题导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起了求知欲,自觉、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运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物体的图形。并与前面学习的长方体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共同构建,由面,到棱,再到点,最后回到体,形成长方体的概念。”……由此可见,徐娴老师在每一处的设计中都有自己的理论思考,说出了“我为什么这么教”,这是说课的重点。

  个人觉得,本次说课如果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是否会更好?

  1、教学流程处只有老师的行为,没有学生的预设,显得说教学流程时不够生动、形象。少许的师生互动描述能使说课更真实、动人。

  2、没有同步板书、实验操作的演示。如果讲到需要板书需要操作演示时也简要的进行展示,能把教学设计阐述得更明确深入。

  3、理论依据的广度不够,本课的设计意图和设计依据大都只在空间图形的理论空间徘徊,没有延伸至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理论空间、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论空间、教育教学的理论大空间去。比如在说课中有诸如“我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什么数学能力”、“我这样设计符合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所以我……”。如果能在理论依撑上视野放得更大些,说课稿是否就会显得更加饱满、丰富?由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否也会更厚实、更开阔、更深邃、更美丽些?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