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百和中学谢治平
一、课文说明。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
三、设计原则。
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
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5、课内外衔接,知识与能力并重。
说明:
1、教学重点确定为“竹林”,并非否定“人家”。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致富的主题反映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把它放在了第一课时。
四、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课型:研究性学习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准备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重点是前面三个自然段,尽量识记课文内容。
2、开展“招聘导游”活动。
(以“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竹海……”为句式。)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
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
色彩:
声音:
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五官(板书)
小结性提问:
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深理解,迁移练习。
(一)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