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高考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理解高考的重难点及试题的难易程度。
六、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巩固练习”、“走近高考”三个版块。
1、基础知识复习
由于本节知识相对较简单,内容明了,在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复习的作业,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提问和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分别复习了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首先学生回答了能量流动的概念并从概念推出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在复习过程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让学生以概念为主轴,按照“输入、传递、散失”的顺序复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同样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传递效率同时带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并拓展讲解了生态金字塔的形态和意义。最后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复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研究意义。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
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穿插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各版块中,选取了一些和本节知识密切相关且难度适中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复习完能量流动的过程后,选择了如下习题:
(1)、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①图中D表示太阳能。
②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呼吸作用被消耗,通过B分解者利用,而B又通过C呼吸作用被消耗。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
A.0kJB.106kJC.2×106kJD.106~2×106kJ
在复习完能量流动的特点后,选择如下习题:
(1)、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B]
A.0.8%和0.8%B.4%和0.8%C.4%和4%D.20%和4%
(2).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C ]
A.等于0.1NB.等于0.01NC.小于0.1ND.多于0.1N
(3)、具有三个营养级的能量金字塔,最上层的体积是最下层的 [ D]
A.10%~20%B.0.1%~1%C.1%~2%D.1%~4%
这些习题的跟进练习,使学生们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也澄清了一些模糊概念,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3、走近高考
由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高考,学生的兴趣焦点也集中在高考,所以设计了这一部分。向学生介绍近几年高考涉及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的题型和出题方向以及解题策略。并且总结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找出每道题的关键词和关键点,加强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争取使学生做到不但“做会题”,而且“会做题”。所总结的高考及模拟题列举如下:
(2006年重庆理科综合).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2006广东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05上海,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D )
A 光合作用 B 高能化学键 C 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xxxx年全国卷)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
A.a=b+dB.a>b+dC.a
(xxxx、上海)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20%
(xxxx上海)、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体重,至少要消耗植物(D)
A.1000g B.500gC.250g D.125g
(04上海,21)如果一个人事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D )
A 10千克 B 28千克 C 100千克 D 280千克
(xxxx年广东卷)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C)
(06湖北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B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得到的能量越少
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2006黄冈模拟)假设在一段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利用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C)
AA>B=CBA=B+CCA>B+CDA
(04杭州模拟)若食物链中,生产者固定总能量为10000千焦,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流动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为(A)
A 10千焦 B 1千焦 C 100千焦 D1000千焦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板书列举了本节的知识结构框架,可以使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概念:
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
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
流入分解者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四、研究目的:
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八、作业布置
在课上将发给学生的练习题选取一部分进行精讲,剩下的一部分留作课下作业。
九、课后反思
这节课复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设计时就定下了以复习知识为辅,以做题为主的方针。在几位老师的建议下,上课时适当压缩了复习的时间,精简了语言,所以这节课留给学生做题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符合原先的设计。此外在复习的方式上也加以了改进,主要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好。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还略显冗长,不够精炼;在讲解习题时,有时讲解的方法还不够实用,解题技巧的讲解仍需加强,此外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还应加强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类热门: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增殖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