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分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是在阐明了我国经济结构以后,就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进行论述,说明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也为后文理解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金融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奠定基础,是开启《财政和金融》一章的钥匙.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明确国民收入经分配后,最终形成了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消费的辨证关系以及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2)能力方面:通过对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只抓一点而不顾其它,提高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对从实际出发来分配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因为在有些人认为,如何处理积累资金与消费的关系,属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是国家决策部门的事,与学生自身关系不大.如果认识不清,许多学生容易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高的期望值,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所谓的高消费.
(2)教学难点: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因为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国民收入怎么分配是由国家领导人个人主观决定的.认识不到这种分配并不能凭主观愿望而任意确定,必须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的制约.
二,教学构思及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采用了60年代的票据,今年国庆图片,三大产业数据,《孙子兵法》中的蓄势等资料,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形式,通过从事例出发引出问题,对比,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四,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在讨论中学会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图片导入
播映我国60年代使用的粮票和布票,以及xxxx年国庆节日照片
问:从凭票购物到现在的景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四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新课教学
阐明概念
问: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
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
材料:中国地图,65-95每隔十年的三大产业增加值
问:①外国人投资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是否计算在内
②我国公民投资国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是否计算在内
③65,75,85,95四个时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有何明显变化
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的不断提升.
导出:通过家庭收入的说法导出国民收入.
了解基础知识
学生看书了解国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并讨论回答,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做为根本途径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积累和消费用途采用表格填空的形式完成教学;以两人分蛋糕的这种此长彼消的关系来解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在此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大.
以上面对"两人分蛋糕的关系"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两者所占份额都有所增长(引导学生得出:要想使两者都能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蛋糕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不管如何分都可以使两者有所增加.培养: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