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2.内容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2).教材的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3.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4.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二.说教学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2.多媒体课件3.学生绘图训练(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黑板,准备好的照片材料。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本节书内容,并要找出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特征。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让学生观看一组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表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且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然后设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新课:

(一).内力作用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地表各种形态的图片,上课时请各位同学对自己所找的图片解释其形成原因,寻找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然后教师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设问:

①同学们展示的是一组千姿百态的地表图片,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请分别说出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从何而来?

(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

请同学们解释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观看动画:喜马拉雅山、火山爆发.地震设问:

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属于什么作用?其成因有何不同?表现形式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影响?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速度慢、岩浆活动——速度快、(变质作用)形成巨大山脉、填造了新陆地)

③内力作用中,哪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活动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特点)?怎样影响?

118

2.活动:P75/1、2、

3.归纳总结: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以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地貌的形成入手,然后展示一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其成因,设问:①是什么力量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表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③这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展示图表)(P76~P77)

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⑤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P76~P77)

2.活动:P77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3.归纳总结:

外力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4.练习:

给出一组图片,判断形成地表形态的作用;给出一些常用词语,从地质学观点看,是否正确。

(三).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上的物质既不会多,也不会少,只会以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而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亦即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设问:

①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进行相互转化的?观看动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②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名称?哪些环节是属于内力作用?哪些环节是属于外力作用?

2.让学生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说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119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2.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②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

积地貌。③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①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②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③探究和观看图片,理解堆积地貌典型地貌的组成部分。④利用图片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3.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①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教学难点

120

①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②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原因。

121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画简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看简图,并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应用一系列图片

通过多媒体的一系列运用,既能形象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3)学会探索

课堂适当的提问和课后活动的布置,能让学生引起思考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说教学媒体

本节课主要运用MicrosoftOfficexxxx的PowerPointxxxx的功能、CorelDRAW12和PohtoShop7.0.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了“山岳形成的三种形式”——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并用旅游参观看什么,引入新课河流地貌的发育。2、课堂讲授,深化理解。

(1)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看书,然后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利用这1分钟的时间板书: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侵蚀地貌

1、定义2、组成

提问问题: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呢?河流侵蚀地貌的组成是?教师利用学生回答的时间进行板书: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教师一边在黑板进行板图,一边给学生讲解河流发育的三种作用力溯源侵蚀、

下蚀和侧蚀;并使用PPT播放关于壶口瀑布的图片和一些说明,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讲解。教师的板图:

122

播放PPT:关于壶口瀑布的图片和一些说明

(3)结合课本图,继续以板图和方式进行河流侵蚀地貌的典型——河谷的演变过

程的讲解。教师的板图:

沟谷流水

“V”形河谷

沟谷加深、延长

河谷展宽“U”“

槽型河谷

(4)开始新内容的讲解,同样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看书,然后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利用这1分钟的时间板书:

二堆积地貌

提出问题:什么是河流的堆积地貌呢?堆积地貌的典型地貌类型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是?

教师利用学生回答的时间进行板书:

1、定义2、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5)对于较深的问题,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后,再利用课本的图进行讲解。

提出问题:洪积—冲积平原的的发育位置在哪里呢,是如何发育起来的呢?

为什么形成的是“洪积扇或冲积扇”呢,为什么不直接说其中的一个就行了呢?

(6)使用多媒体进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内容的讲解,利于学生直

123

观理解课堂内容。

播放PPT:我国的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红河谷、重庆市和武汉市、珠江三角洲平原聚落的

分布、一些没有河流影响下呈多边形分布的聚落。

教师的板书: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1、高原地区——河漫滩

2、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3、冲积平原聚落

(7)及时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总规律:有河流的聚落多呈条形,没有河流的聚落多呈多变形。

3、合理利用板书,进行回顾和总结。4、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87页的问题研究,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下节课我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大家进行探讨

同类热门:

高三地理说课稿大气的运动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说课稿

    以上《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