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教师读书心得:读《家庭作业的迷思》的迷思

  教师读书心得:读《家庭作业的迷思》的迷思

  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每年过年,远在杭州的弟弟一家三口都会回家来。弟弟家的小孩是一个调皮的小女孩,戏称是放养长大的。记得去年从大年三十晚开始,一大家人就团聚在一起,刚开始,小女孩还有点生分,似乎很腼腆,连续几天在一起之后,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一起坐车外出游玩是绝对不能让她坐前排的,不然一不小心在等红灯的时候她就会帮你把档位换了,车上所有的所有她都要好奇的摸摸,探究探究,看个究竟。逛商店时,很难找得到她,不是在这个柜台下面,就是在那排衣服里面,钻来钻去象河里的泥鳅,游刃有余的玩耍在各个柜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控制住她的。只要她醒着,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好在每年只在一起那么十来天,大家都觉得她可爱,血缘使然。

  今年春节,同样是团聚,亲人们可兴奋了,又可以见到差不多一年不见的孙家小美女了,想象中,孩子长大了一岁,读书了,不知还是不是象那个泥鳅般难以控制的假小子。唉,见面后,刮目相看!孩子文静了,不再无忧无虑肆无忌惮的玩耍了,不时拿出小本子央求爷爷奶奶伯伯伯妈写感想。问清怎么回事后才知:孩子学校布置了作业,要帮家人做家务事,譬如:端茶给大人、分发食品给大家、帮大人拿东西、收拾房间、清理垃圾-----等到帮助的人要写下被帮助后的感受,孩子的妈妈还不是举着相机拍照以作证据!由此问及孩子学校的情况,得知孩子的学校是杭州有名的小学。继而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忙于应付各种作业,不仅孩子忙,连全职妈妈也跟着一起忙的不可开交,不时抱怨:快开学了,有开学恐惧症!我觉得很奇怪,孩子忙,连妈妈都恐惧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啊。妈妈说:孩子学校布置的作业,几乎没有哪一样是孩子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譬如:要被帮助的人写感想,上网完成有关消防知识作业,每天200道速算,还有各种主题作业----小小年纪,成天在各种作业之间转,不转就有可能落后,跟不上班-----妈妈说。迷惑了!

  恰巧,学校推荐给大家的读书目录里有艾尔菲·科恩[美]着《家庭作业的迷思》,于是坐下来断断续续的读了读。

  家庭作业,无疑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所有的家长也在纠结于家庭作业。细想来,家庭作业其实已经成了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无疑,杭州的弟媳,作为全职照顾孩子的母亲,非常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于是非常配合学校,把孩子学校所有的事情当成了圣旨,不折不扣的协助孩子去完成,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没有休息,母亲不敢松劲,连午睡前20分钟还在听妈妈读范文。再加上父母要求孩子学的钢琴和芭蕾,周末和课余的时间全被占满了。

  就是这样,父母充满着焦虑与无奈。孩子被动的被父母安排着忙着忙那。原有的天真活泼不见了,原有的主动探究消失了,代替的是被动的被作业!

  作为老师的我,看到孩子的这种变化是心痛的。

  其实,老师也每天为了检查学生的作业而耗尽心思,尤其面对那些不做作业的学生更是各种“招数”使遍。这些作业有用吗?那些家庭作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

  家庭作业的现实意义何在?似乎没有多少人探究这个问题,即使偶尔内心深处也有疑问,但依然听从了大多数人的声音,就是:如果不做家庭作业,怎么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怎么能锻炼能力!如果学校布置了,家长不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其他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咱家孩子落后了怎么办!

  家庭作业无疑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明显的。被动的作业,成为外在的压力,失去了学科的美丽,淡化了学习的兴趣。当孩子觉得一项活动是单调沉闷的苦差事时,学习的质量就容易受损。那么多孩子把家庭作业视为一件要尽快完成的事情,甚至把它视为紧张压力的主要来源,这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家庭作业能够在学业上提供任何益处,即使对那些乖乖坐下来完成指定作业的孩子来说。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学生外在的行为,更应该关注行为之后的态度、目标、情感、品质、感受。

  当然,家庭作业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被训练了。对于那些举止适宜的人,学校给予实质的和象征的奖赏,对于那些举止不当的人,学校施以惩处。作为学生,被训练的纹丝不动,听老师的话,记录老师的字,很快的,学生变得不太可能去问被教导的事物是否真的合理,我们只想知道它是否会出现在测试题中。所以,咱孙家的孩子才上学一个学期,就变成了应付于各种作业和各种训练之中,不再主动去探究了!

  “有股强大的势力把家庭作业塞进孩子的背包里,但是我们以前曾经挑战过这股势力。我们曾经揭露其他看法毫无事实根据,并呼吁人们为自己的兴趣和利益辩护,以及改变内定政策。如果家庭作业本身的存在是一个迷思,那么我们欠所有的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政策。”在作者这样的言语中,有一种力量,基于对真理的追寻,基于对教育的审思,基于对儿童的关注。敢于对传统的东西生出自己的思考,并不断探寻更适宜的举措,这样的品质作为一个教育者尤为珍贵。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的书,它不仅在讲道理,更在呈现一种思维的方式。新学期,我们能否对家庭作业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否对其他的一些看似“理所应当”的教育行为生出自己的思考?

  关于家庭作业,真要占据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去完成吗?怎么样的家庭作业是合适的呢?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我们该怎样去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呢?那些“笨鸟先飞”、“温故而知新”是不是通过做家庭作业而达到了呢?请大家一起来解决我的迷思!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