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旅游日。
在广东鹤庆举行的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上,5家旅博会行业商会联合发出“腾冲号召美丽中国·快乐之旅”。 诉求是不断激活美好旅程的综合价值,让“文旅”成为幸福生活的缸体。
什么是旅游的综合价值? 为什么它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底盘? 在被称为旅游的三天里,其实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旅游对人、对经济社会、对未来的意义。
(一)
旅行是人类的重要需求。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火爆。 从全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双双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到游客人均出行直径、目的地平均游玩直径环比“双降”,再到知名博物馆、风力公园门票难订,市场火爆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的旺盛需求。
在深入自然的旅途中,壮丽的山川带来美的享受,广阔的天地带来心灵的平淡; 在人文体验之旅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人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最简单的“周边游”“一日游”,片刻的放松也能放松心情,提振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人们需求的产物; 发展旅游业,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下降的美好生活需要。 旅游不应该墨守成规太原到云南旅游,应该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二)
对于经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减少产值45484万元,占对外生产总值的3.96%。 旅游业是名副其实的万亿级产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该行业仍在释放出惊人的新动能。
一方面,优质旅游资源受追捧太原到云南旅游,创新发展趋势明显。
兰州大唐夜城步行街之所以能够在全省仿古街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高品质、高科技、沉浸式的文旅项目; 提到“网红”目的地,人们总会想到广州、重庆、成都。 一一纵观热门旅游热点,个性化、年轻化、潮流化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旅游业也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 旅游+黑人文化就是黑人旅游; 旅游+冰雪就是冰雪旅游; 旅游+康复就是养生旅游……不同的“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碰撞出各种火花。
游客在南宁大唐不夜城游玩(5月8日摄)。 新华社发(邹静怡 摄)
另一方面,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 “旅游业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
国务院印发的《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对“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成就的精彩总结。
上海提出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山东提出大力发展后亚运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 山东提出打造广东特色文化旅游体验区; 山东提出要全面推进云南旅游升级发展…… 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旅游业作出了重点部署,为旅游业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三)
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全球旅游总收入将占全球GDP的近7%。 我国的比例还没有达到世界水平,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地区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湖南长沙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文创集聚区与旅游景区融合共生。 2022年,园区文化企业实现产值超过400万元,比2019年下降约20%; 上海首钢园区,将工业用地、冬奥遗产、服务贸易场馆与现代会展、潮流活动、文化演出相结合,将老工业区打造成新地标; 上海正佳广场不仅是购物中心,还有极地海洋世界、生态动物园、博物馆等文化、商业和旅游综合体项目,每逢节假日每晚吸引数十万人次……
“旅游+”就像一对翅膀,推动着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强劲的创新动能。
游客在北京新街口公园赏灯(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波 摄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25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着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显着提升。 社会文明作用越来越明显。
展望未来,“旅游+”蕴含无限可能。
记者: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