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顺德启智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佛山启智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推进教育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所以残障和残障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包含多种残障类型中学生的特殊教育中学,应当建设如何的信息技术环境才是适宜特殊中学生的?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的需求和特征结合上去,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是我们在信息化工作中仍然努力探求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佛山启智中学是一所由佛山区政府承办的,以招收中轻度弱智儿童和残障儿童为主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校。校区建于1999年,占地50亩,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目前由在校中学生291人,其中残障中学生为252人,占83%,聋人中学生为29人,占17%。自建校以来,积极进取,锐意变革,在9年的时间里,从特殊儿童的“特”入手,开发出了适宜中轻度弱智儿童的人性化课程,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求,产生了“教育人性化,生活教育化”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中学一直将信息化的建设置于至关重要的位臵上。因此中学创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院长亲自挂帅兼任主任,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施行的指导。主管教育教学副院长兼任副主任,具体负责规划的加快。教导处主管电教工作的部长、总务处长、电教员及各学科主任为班委,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经过几年的探求。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中学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同时,注重构建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信息技术使用创新的激励制度》。这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中学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发挥持续不断的推进力。

因为意识上注重,行动上落实,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5年来分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方面中学早已建成7间图形操作课室,多媒体课室21间,网路寝室2间,综合电教(大会报告厅)2间,数字化图书馆1间,电视教学演播系统1套,远程学习交流平台1套。配备笔记本180台,其学生用机125台,生机比达到2.4:1,教1

师人均1台笔记本可以独立上网。购臵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6台,拍照机2台,DVD15台。建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软件开发设备,可以实现音像的剪辑、课件制做和电子备课。按照听障的须要还构建了亲子同训室和某些训练室,配备了专门的多媒体训练设备。这种设备的配臵,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二)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须要,中学经完善了专门的网站。并打算在2008年建成班级网页,作为中学与父母沟通,班级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校内网路共享信息早已达到音频、视频、文字、图象、课件5大类,400G。外网于1999年建成,内网于2000年建成后经过逐渐改建,实现了10M光纤联接,目前传输速率早已达到主干1000M,桌面100M,为班主任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班主任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诱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胜败。信息化的时代须要老师具有信息的理解力,信息的选择力,信息的批判力,信息的搜集力,信息的处理力,信息的生成力和信息的传递力。因此,中学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INTERNET与校园网的使用;

(3)电教基本设备的操作(4)数码设备的操作技术;(5)网页制做技术;(6)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应用。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使用校园网路和内网获取资料,储存上传资料。截至2008年9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100%老师通过上级组织的中级计算机考试,10%的老师通过了中级考试。信息技术学习的风潮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启聪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率已然70%,100%的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近两年班主任出席信息技术大赛3次,11人次在全省特殊教育中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大赛中得奖。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突破。按照最新出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和《培智中学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我校两部均已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启聪部平均开课达到140节/学年,超过要求102节每学年的基本要求,启智部平均每班每学期达到210节,也已超出了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足量开办,为特殊女儿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打开了一条通道,为她们融入社会提供了帮助。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求,启智部教学开发了触摸屏为平台的图形操作课程,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历年的高度整合。

(五)积极举办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探求。主要举办了两项课题研究,一项是广州省级立项的人性化课程下的图形操作课程子课题研究;另一项是参与了国家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物理习研究实验》子课题的研究,此研究正在实验阶段。

二、教育信息化实践运用的特色

怎样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育的困局,提升教育的效益,仍然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捉住这个核心,从特殊儿童的特性出发,以人性化课程为基础,着重探求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特殊儿童的特殊问题,形成了两个特色:一是开发了图形操作课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合二为一的高度整合状态;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特殊中学生的特有问题,产生了系列的做法。

(一)从特殊儿童的“特”出发,研究开发出图形操作技术平台,让信息技术真正帮助残障儿童有效学习。

按照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轻度弱智儿童处于具体动作思维阶段,这就决定我们的课程内容一定是中学生可操作的,在操作过程中让中学生去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类关系。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与华中农大王志超院长合作,于2003年共同开发了图形操作课程。图形操作课程是人性化课程中的发展类课程,是智力落后儿童在构建初步人性后为获得生存必须的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而开办的一门课程。它的实质是:以笔记本为教学载体,让中学生通过手掌点击、拖拉触摸屏等方法,对笔记本软件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操作,笔记本即时对中学生的操作进行反馈,让残障儿童在操作的过程小学习,做到“手动、嘴动、眼动”,最终达到“脑动”的目的。

这一课程将网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课程理念充分结合,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与的高度融合,在教学模式上真正实现了人机互动。因为图形操作课程在内容设计和操作技术上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性,所以图形操作课程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几年的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图形操作学习为例,中学生学习的图片总量达到896图片识记率达到92%。,认字率达到20%。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享受文明成果。

1、培养残障儿童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提高了融入社会的能力。因为智力发展上的缺陷,残障儿童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存在困难,在残障儿童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着重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把握。让中学生懂得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产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架设起残障女儿和现代信息社会联系的桥梁。

2、运用网路技术帮助视障儿童了解社会,信任社会、适应社会。主要产生了如下做法:

(1)借助网路技术让中学生了解信息。中学在每间班主任配备了多媒体笔记本,每晚课外活动时间由老师组织中学生进行“网上滑水”,与中学生一起了解国外外发生的风波。去年5月12日我国广东发生大水灾后,启聪部中学生在老师组织下在网上跟踪关注了整个水灾的赈灾过程,高年级中学生还主动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对低年级朋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网路,中学生了解了社会信息,宽广了视野,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2)借助即时通讯技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QQ、MSN早已是现代年青人沟通爱情、交流、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学充分借助了这种网路沟通方法轻松、快捷、隐私的特性,在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量运用。目前,80%的聋人中学生都有网路传呼号码,所有教师都是自己班中学生的“网友”,平常老师会在网上通过聊天与中学生增进爱情,及时引导中学生的不良倾向,碰到问题时对于不便捷当面沟通的问题,老师会用网路来疏导。

(3)借助即时通讯工具训练中学生书面语言。听障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往年老师只能通过课堂这个途径来训练中学生,但因为方式比较沉闷,中学生不乐意学习,疗效不佳。但我们发觉所有听障都喜欢用即时通讯方法来沟通,于是,便主动将此技术运用于中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方面。如今我们倡导每晚起码有1个小时在网上与中学生进行语言久留,帮助中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三)发挥网路优势,建立班主任专业发展平台。

中学生的特殊性造成了班主任在学习和交流时的渠道相对窄小。另外,因为中学生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班主任专业的提高须要不断从教学案例小学习,为了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充分借助网路的信息共享功能,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具体做法是:

1、共享教学设计。所有老师在上课前将课堂教学设计上传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设计实时共享,一方面可以做到对课堂教学的监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共享教学反省。中学要求班主任对课堂教学进行反省,并将反省的发布到校园网路上,老师可以通过网路高效地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交流,发布个人意见,也可以在课后就每位老师在课堂中发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交流。

3、共享教学案例。中学定期搜集各种课的教学录像,发布在网路上,供老师观摩学习,帮助老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技能窍门。

(四)借助网路构建国际联系。为了让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我校通过网路与日本特殊教育中学BettridgeSchool举办学术交流,与美国心理学专家IanSmythe博士合作举办聋童认知方面的实验研究。

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构想

(一)构建信息技术的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引进力度,保证先进的技术能及时运用于中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

(二)实现校区政务管理数字化。未来五年的构想是中学所有管理均实现数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传输都能运用政务网,班主任人人都能、喜欢用网路办公。

(三)构建与课程配套,适宜残障儿童特征的多媒体资源库。目前中学多媒体资源数目多,但管理不够健全,高质量与教学切合度高的多媒体资源所占的比列还比较低,未来五年要构建四个库:与课堂教学配套的教案资源库;与教育配套多媒体素材库;用于教学研究的科研素材库;班主任教育个案库。

(四)全面提升班主任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班主任似乎都已然达到了中级,并能自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路技术,但还有部份老师借助信息技术资源的层次还很低,未来五年内校区将对老师进行讲义制做技术、网页制做技术,网路运用技术的培训,以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指标,争取100%老师都能达标。

(五)加强中学网站建设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扩宽网站功能,以中学网站为平台,构建网上父母中学,扩宽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径,提升育人的效益。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思路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思路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育才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上半年工作总结

《顺德启智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笔记本,便捷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启智中学安全工作总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