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选注古典诗词无非三件事:选诗、写传、注诗。 选诗就是一个“重新分类”的过程。 选择哪些,既能凸显选择者的眼光,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传记不仅介绍了作者,还为读者提供了历史背景和诗歌历史。 让读者尽可能回到哪个时代去感受经典; 注释不仅阐明文本意义、解释典故,而且还暗示或引导读者的联想和感知。 这部《唐诗选注》之所以至今仍受欢迎,是因为宋词的选材、作者的传记、诗词的注解总体上还算过得去。 但说到底,我心里明白,最重要的是得元曲之光,虽然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愿意读宋词。
——葛兆光《唐诗选注》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杭州(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淮南兵。 唐玄宗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开元初年的“吴中四秀才”。 现存诗其实只有两首,但下面的《春江花月夜》却是摇曳哀伤。 他的风格使他跻身一流作家之列,几乎所有宋词选集中都有他的名字。
春江花月夜[1]
春江潮水与海平面平,海上明月与潮水共存。
千里波涛一闪一闪[2],无月光何处春江?
芳甸周围河水潺潺,月照花林如雨夹雪[3]。
天空第一缕尘埃不知不觉地飞扬,亭上的白沙也看不见[4]。
江天一色无尘埃,明月独在明空中。
江边谁初见月? 年初江月什么时候照耀过人们?
人生世世代代无止尽,江悦也只是年复一年的相像。
不知姜月照是谁,却见黄河送水[5]。
白云渐散,清风浦愁满。
今晚谁独自在船上? 相思明月楼在哪里?
可怜的岳培回到楼上,应该给立人的化妆镜拍张照片[6]。
玉壶帘无法卷走,但可以在机车铁砧上刷回[7]。
此时,我们相视而不闻,但愿月光洒在你身上[8]。
鸿雁飞长轻,鱼龙潜入水写字[9]。
昨夜仙潭梦落花,可怜春班未归[10]。
江水流淌春江花月夜翻译,春色将尽,江湖月斜西[11]。
斜月沉隐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2]。
不知多少人乘月而归,落月摇江树[13]。
[1]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歌曲的名称,属于《清上曲·吴笙歌》。 《旧唐书·乐录》据说是陈后主所创,可能是根据吴地流传下来的民歌改编的。 张若虚是吴人。 事实上,他对它的系统非常熟悉,所以他用它来写歌。 “五言意境写我一生情怀。这首诗以“河”、“花”、“月”为咏叹对象,抒发了诗人在春夜里对宇宙、对人生的悲凉之情,非常流传于后世。
清人毛贤淑《诗辩地》第三卷说:“不是粉红,自有身形,却是痴迷痴迷,痴迷痴迷,曲调来来去去,难以捉摸。” ”。 意境和情感两方面都精通,却没有提到其中所蕴含的悲情和人生哲理,是初盛唐散文的一大题材。 》,可见与刘希仪的《道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是“盛唐中的唐朝”,但没有说为什么它有“盛唐中的唐朝”的魅力。一方面,其阳刚的感叹和对青春美貌的哀伤,与刘希仪的《道一》、《大北闲毛》有几分相似。初唐文人敏感而细腻,却又不乏盛唐的热闹和奔放,所以让人感受到了“盛唐中的盛唐”的魅力。
但与刘希仪等人相比,时空视域的宽阔,使其音调更加感伤、宽广、明亮,所以明代认为它“流畅、委婉地从刘希仪的《白头翁》中走出来”(“ 《诗搜卷三》),现在人们闻一多将其与陆兆麟、骆宾王、刘希夷等人的歌体诗并入齐梁以来的旧调宫体诗,称其宁静、欢快,具有浓厚的意识是“诗中之诗,峰上之巅”。 回过头来看,就连刘希仪也是一个过程。 不用说,卢兆麟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是一个过程的过程”(《闻一多全集》3《宫廷诗的自我救赎》)。
[2] 艳艳一脸波光粼粼。
[3] 芳甸指花束盛开的平原。 霰是雪球。 后句借用萧毅《春别令》的意思是“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冰雹”。 上面这几句是描写“春江花月夜”的。 类似的水景在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有写到:“晚江不动春江花月夜翻译,而春花盛开。水流带走了月亮,潮水带来了星辰。” ” 但它远没有这些句子宏大,没有活力,也没有这些句子深刻。 至于梁元地的《江上看月》,只是纯粹的场景描写。
[4] 月光如霜在天上流淌,在汀州的白沙上看不见。
[5]以上六句首先以疑问句的形式问谁是河上第一个看到月亮的人,以及河上的月亮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身上。 用黄河之水寓意岁月流逝不息,与刘希仪的《大北升麻》同义,寓意“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与刘希仪的另一首《大北升麻》同义。歌曲《汉祖庙》“今夜月空,更似旧时“挂”。
这一主题也出现在过去的诗作中,如曹植的《宋英诗》中的“天地无涯,人命如霜”,阮籍的《咏怀》中的“人生如尘埃,尘世如霜”。天路漫漫”,却不如此。 几句写得那么出众,有一种明媚的青春感,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情结。 后来,它经常出现在诗词中,如李白的《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月,月前照古人”。 最著名的其实是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的一段话:一生一瞬间,羡慕黄河的无边无际。 我抱飞仙邀我游,我拥明月到底。 此亦然,而今不一样,满虚者亦如此,无增无衰。”当然,苏轼的心态比较豁达,但这几句话却是更悲伤。
[6] 裴辉立即闲逛。 曹植《七愁诗》“明月照高楼,流光缭绕”。
[7] 忧伤如帘子上的月光卷不起来,机砧上拂不掉,正如李渔的《清平乐》,“留恨如春草,终将消逝”。复活更远”,秦看《八六子》“恨如香草,荒凉而幸存”,写的是忧郁的纠缠,无法宣泄。
[8]以上八句以阳声书写,这是齐梁以来乐府诗的一贯手法。
[9] 无论鸿雁飞多远,依然是这片月光,无论鱼龙潜多深,月光依然照耀着它动人的水纹。
[10]昨夜梦见花落入江池,悲凉的秋天又要过去了。
[11]他以流水的“动”和池中斜月的“动”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12]碣石:山名,在石家庄; 潇湘:水名,在长沙; 这里碣石与潇湘相距万里。
[13]西边的明月,将一片忧伤和惆怅渗入河树; 后两句呼应开头,以月喻繁华,以月结尾,回归一片宁静。
(本文节选自葛兆光着《唐诗笔记》,中华书局出版)
↑点击书影进入易迅订购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