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版权由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的性格。
了解一个人,只需观察他的社交圈,从中就能看出他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交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就像一本书,通过它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但朋友有好有坏。 好朋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而恶朋友却可以给你带来很多麻烦,甚至让你走上歧途。 因此,选择朋友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呢? 什么样的朋友是坏朋友? 如何交到好朋友?
《论语》中给出了答案。
孔子非常重视朋友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要交好朋友,不要交恶朋友。
他说,这个世界上对他有帮助的好朋友有三种,就是所谓的“三利友”,即友善、友善、友善。
第一,有志。 直指正直。
这种朋友真诚、大度、正直,性格开朗,没有一丝阿谀奉承的意思。 他的性格会影响你的性格。 他能在你胆怯时给你勇气,在你犹豫时给你果断。 所以这是一个好朋友。
其次,要友善、理解。 《说文解字》云:“宽恕,即信任”。 信任意味着诚实。
这种朋友是真诚的,不虚伪的。 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内心会感到踏实、稳定,我们的精神也能得到净化和升华。
第三,多交朋友,多学习。 这种朋友就是见多识广,或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知识面广。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我们没有今天这样的电脑、互联网这样先进的信息、各种形式的媒体。 当时的人们想要播放电视和音频该怎么办?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交一个见多识广的好朋友,让他读的书把那些间接的经历转化为你的直接经历。
当你在某些问题上感到犹豫、难以做出决定时,不妨去找朋友。 也许他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做出选择。
结交一个知识渊博的朋友就像拥有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词典。 我们总能从他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教训。
《论语》中的“三益友”是:正朋友、诚实朋友、有知识的朋友。
孔子也说过,坏朋友有三种,即“三害人的朋友”。 那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坏朋友有三种,一种是友善时友善,一种是温柔时友善,一种是阿谀奉承时友善。 这三者都是“破坏性”的。 这三个失败者到底是怎样的人?
第一个是朋友。 这类朋友是指喜欢拍马屁、拍马屁的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说“那太好了”; 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会说“那太好了”。 他永远不会对你说“不”。 相反,他会追随你的想法和言语,赞美你、赞美你。
这种人特别善于观察言语和表情,随机应变,仔细了解你的心情,避免违背你的意愿。
“友好”与“友善”正好相反。 这种人没有诚信,没有是非原则。 他们的原则是让你快乐才能从中受益。
还记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何奸臣吗? 他对乾隆帝百般奉承,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一个典型的“方便”人。
孔子说,与这样的人交朋友,太害人了!
为什么? 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觉特别舒服、特别幸福,就像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明明知道他贪污腐败,却还是离不开他。
但是,如果你听太多好话,觉得受宠若惊,你的头脑就会变得昏昏欲睡,你的自我就会恶性膨胀,你就会盲目地自大、狂妄,失去基本的反省能力,这是不可以的。离造成灾难还远着呢。
这种朋友是心灵的慢性毒药。
第二种叫友善、温柔。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两面派”人。
在你面前,他们永远都是和蔼可亲、开朗的,恭维你、阿谀奉承你,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巧言巧计”。 然而,在幕后,谣言和恶意诽谤却会被传播。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这个朋友看起来很善良,说话很温柔,做事很体贴。 我把他当作我最亲密的朋友,真诚地帮助他,与他分享我的心。 内心的秘密。 然而他却背着我,利用我对他的信任来谋取私利。 他还散布关于我的谣言,传播我的隐私,毁掉我的人格。 当我当面质问他时,他却矢口否认,装出一副受了委屈的好人的样子。
这样的人虚伪、虚伪,与“宽恕”所指的诚实、坦诚恰恰相反。
他们是真正的恶棍,是那种思想阴暗的人。
然而,这样的人往往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因为他心里有心,所以他对人的热情可能比那些无心的人高出几十倍。 所以,如果你一不小心被这样的人利用了,你就会给自己套上枷锁。 如果你不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你走的。 这是对我们自身视野以及理解人和世界的能力的考验。
第三种叫做朋友仁慈。 谄媚者是指夸大、自夸的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只会说话的人”。
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口才。 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明白的道理。 他说话的时候,滔滔不绝,充满力量,让人无法不相信他。 但事实上,除了一张好嘴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这类人与上面所说的“有学问”的人有显着的不同,那就是他们没有真才实学。 阿谀奉承的人是一个能言善辩但肚子空空的人。
孔子一向很讨厌说甜言蜜语的人。 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 他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说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
当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如果有真才实学的人口才过于笨拙,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会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一些障碍。
但如果只会说说而已,没有真本事,其危害会比前者可怕得多。
《论语》中的三个失败者朋友是谄媚的朋友、两面的朋友、多言的朋友。 我们绝对不能结交这样的朋友,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然而好人坏人不是写在脸上的。 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远离坏朋友呢?
要想交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愿意,二是能力。 在孔子的理论中,前者称为“仁”,后者称为“知(智)”。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
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别人”。 真正爱别人就是仁慈。
樊迟又问,什么是“知识”?
老师也回答了两个字:“识人”。 理解别人就是明智的。
可见于丹人生之道,要想交到好朋友,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乐于亲近他人,乐于交朋友; 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交到优质的朋友。 有了这两条,保证交友质量就有了底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结交好朋友,其实就是创造美好的生活。 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同之处。
然而,也有一些无心的人,总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却无法反省自己。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史记》卷六十二《关颜列传》有颜子传。 燕子就是著名的齐国宰相燕婴。 《燕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众所周知,颜英身材矮小,相貌也不好看,看上去有些猥琐。 但他有一个车夫,长得很帅,高大帅气。
这个车夫很有趣。 他觉得能为齐国宰相开车是非常荣幸的。 而且,他觉得自己的位置很好:每天坐在车前,驾着一匹高大的马,而燕子只能坐在车棚里。 他觉得长途汽车司机这个职业真是太棒了!
有一天,车夫回到家,发现妻子哭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 他惊讶地问,你要做什么? 他的妻子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我想离开你。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车夫惊道,你不觉得我很漂亮吗? 妻子说,你觉得什么是风景? 像颜婴这样有治理天下之才的人,坐在车上却是那么谦虚,不张扬; 但你只是一个车夫,却感觉自己拥有无限的荣耀,嚣张全都写在脸上! 你整天跟严鹰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却无法从他身上学到任何反省自己的东西。 这让我对你绝望了。 和你一起生活是我一生最大的耻辱。
后来这件事传开后,颜英对车夫说:正因为你有这样的妻子,我才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 相反,他提拔了车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关键是我们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孔子主张交有益的朋友,交对自己有用的人。 但这个用处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他来改善你的现实生活条件。 相反,孔子从来不建议你与有钱有势的人交朋友,而是与那些能够提高你的品格、提高你的修养的人交朋友。 那些丰富你内在的人。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一个田园诗派。 该派作品主要抒发隐逸情怀,抒发山水田园诗的欢乐。
那么,真正的田园风光在哪里呢? 它不是在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中,而是在现实生活中。 俗话说“小隐士居野,大隐士居城”。 只有那些修行不够的小隐士,才会躲在这山那山里,用很人工的方式建造别墅; 真正的隐士是不脱离红尘的,他可能只是生活在繁忙的城市里,每天做着和其他人一样的事情,但他的内心却拥有一片平静祥和的乡村。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他是田园诗的鼻祖,也是中国的隐士。 陶渊明的生活条件虽然极其简陋,但他却过着幸福的生活。 《南史·隐士传》记载,陶渊明本人不懂节奏,但他有一把简单的琴。 这琴连琴弦都没有,只是一块木头。 每当他有想法的时候,他就会抚摸着这块木头,说它在弹钢琴,而且他弹得很投入,把内心的所有情感都投入其中。 有时候,他一边玩一边流泪。 而往往在这个时候,那些真正理解的朋友就会被感动。 陶渊明用这样的无弦竖琴弹奏出他灵魂的乐曲,与朋友们喝酒聊天,然后说道:“我醉了,想睡觉,请走吧。” 我已经醉了,你可以走了。 朋友们并不在意,都走了,以后还是一样的开心。 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幸福的日子于丹人生之道,因为我们的心之间有一种默契。
我曾读过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轩的一篇散文。 他说,一位朋友向他要了一幅书法画,他把它挂在书房里。 一个朋友告诉他,你应该写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每天读完后对我很有用。 他想了半天,写下了四个字:“我常想一二。” 这位朋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呢? 林清轩解释说,每个人都说,这个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但话说回来”。 即使我们同意这个说法,但至少还有一两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吧? 我帮不了你太多。 我只能告诉你经常想一想那些“一两个”。 想想那些快乐的事情,放大快乐的光芒,压抑心中的不快乐。 这就是我作为朋友能为你做的。 你做过的最好的事情。
西方有这样一个寓言,说有一个国王,过着锦衣玉食、锦衣玉食、色欲犬马的生活。 世间最好的宝物、美女都给了他,他却还是不高兴。 他不知如何高兴,便派人去请御医。
太医看了他半天,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说你一定要找到全国最幸福的人,然后穿上他的衬衫,你就会幸福。
国王派大臣们分别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幸福得无可救药的人。 但大臣们向国王报告说,我们无法拿回那件能给您带来欢乐的衬衫。
国王说,怎么会这样呢? 一定要把那件衬衫还给我!
大臣们说,那个特别幸福的人是个乞丐。 他总是光着膀子,甚至连衬衫都没有。
其实,这个寓言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它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幸福,而心灵的幸福有时并不一定与外在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度贫困的时代。 那个时代真正幸福的力量来自于精神财富,来自于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向往,来自于好朋友。 等之间的交流。
既然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那么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 成为好朋友就意味着相处融洽吗? 我们常说,谁优秀,跟谁穿同一条裤子? 这是朋友相处合适的距离吗?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没有比例和规模的事情都会做得太过分。 与朋友交往时,也要注意分寸。 比如,与君子交朋友,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
孔子曰:“未及而说,谓之急”(《论语·季氏》)。
话还没说完,你就出来表达你的意见了。 这就是所谓的烦躁。 不是很好。 我们有自己的公共话题,必须公开。 当人们期待某个话题时,你慢慢地谈论它是合适的。
如今,许多人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博客。 事实上,他们渴望向别人展示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但以前没有博客,大家都是靠说话来交流和理解。 你可能会发现,朋友聚会时,总有一些人喜欢谈论自己关心的事情,比如我最近去打猎,最近升职了。 或者一些女性朋友聚会的时候,会有人上来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我孩子怎么样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她特别想谈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关心的呢? 也就是说,当她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无形中就剥夺了别人的说话权。 所以,喜欢在“话还没说完”的时候跳出来说话是不好的。
但还有一个极端,“有话可说,不说出来”。 孔子说这个问题叫“隐”。
也就是说,话题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本该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但你却犹豫不决,遮遮掩掩,没有告诉大家你的心里话。 这样的友谊,会让大家觉得彼此的心里还是有差距的。 话题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不说呢? 是自我保护吗? 还是你假装矜持? 还是想吊起大家的胃口? 总而言之,该说的时候不说也不好。
第三种情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见色,谓之盲”,也就是我们今天人所说的盲。
“盲”这个词很刺耳。 意思是一个人不看别人脸色,一上来就说话。 这就是所谓的盲目性。 你们要注意互相理解,要看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尊重和顾忌。
其实不只是朋友,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什么顾忌吗?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辉煌和隐秘的痛苦。 真正的好朋友,不应该轻易触碰他隐藏的伤痛。 这需要你眨眼。 当然,这与跟随某人的喜好不同。 这是为了给你的朋友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让他能够继续和你交流。
在世界采访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
费雯丽因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获得十一项奥斯卡提名而名声大噪。 当这部电影首次欧洲巡演时,费雯丽乘坐飞机降落在伦敦的停机坪上。 下面聚集了数千名记者。
一名没有眼神交流的记者冲到了前面。 他非常热情地问刚从螺旋楼梯走出来的费雯丽,“你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 这句话让费雯丽转身进了船舱,再也没有出来。
如果你在对面试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那不是等于瞎子吗?
还有,在给朋友提出建议或忠告时,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必须谨慎。
孔子对子贡说,告诫别人要“劝而行之,不成而止,不辱己”(《论语·颜渊》)。 它不一定是苦药或警钟。 你可以只谈论它。 这就是所谓的“善道”。 如果这仍然没有意义,就停下来,不要等到对方不耐烦而羞辱自己。
你绝不能要求对方做他们想做的事。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父母,包括父母,不能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 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尤其是朋友之间更应该保留这种尊重。 好好提建议,尽自己的一份力,你们就会成为好朋友。
人们在生命的不同年龄段会结识不同的朋友。 不同年龄段的我们怎样才能结交对自己有益的好朋友呢?
孔子说,人的一生,七十年、八十岁,显得很长。 但如果分的话,又可以分为三大阶段: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关卡。 如果你能克服这三个障碍,你的生活就会很美好。 要成功克服这三个障碍,我们还需要朋友的帮助。
孔子曰:“幼时??血未定,故慎淫”。 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冲动。 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出现情绪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和大学生因为情绪问题而陷入困境。 这个时候,一些好朋友充当旁观者,看事情更加客观、清晰,所以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结可能会得到朋友的解答。
过了这个坎,我们就到了中年。 孔子说,人到了这个阶段,“血气盛,必战”。
人到中年,家庭、事业都稳定了,这个时候最想的是什么? 就是寻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很容易导致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斗,而争斗的结果很可能是双输的局面。 因此,孔子提醒人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告诫自己不要与人争斗。 与其和别人斗,不如和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如果最后没有被选到更好的职位,你就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在哪方面还不够好。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交一些心态正常的朋友。 他会帮助你看清暂时的得失,超越利益的纠葛,获得精神的慰藉,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晚年应该注意什么呢? 按孔子的说法,所谓“血气衰微,必须去之”。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 正如罗素所说,当一条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最终汇入大海时,表现出一种平静和浩瀚。 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 这其实是有深意的。
人年轻的时候靠加法活着,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学会靠减法活着。
你从社会中获得友谊、金钱、情感和成就。 这时候,你收获了很多,就像一个新家渐渐装满了东西。 如果你的头脑充满了利益,你最终会厌倦它们。
我们经常看到年长的朋友聚在一起。 他们互相交流什么? 很多时候都是抱怨。 抱怨孩子不能照顾自己,说我拉屎拉尿都把你弄病了,现在你们都忙着,连回家看他们的时间都没有; 抱怨社会分配不合理,说当年革命是我们干的。 那时我每个月只挣几十块钱。 看看我的孙女。 现在,她进了一家外企,收入就三四千元。 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如果你一直谈论这些事情,那么原本的收获就会变成一种隐秘的痛苦,成为人生的一种负担。 这个时候你需要朋友的引导,学会放弃一些东西,这样你才能远离烦恼。
其实细看,《论语》中真正讲如何交朋友的话语并不多,但却教会了我们一种智慧。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至于你能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首先要看你有什么样的胸怀,有什么样的素养; 看看你在朋友圈里是良性分子还是惰性分子; 无论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修养是交好朋友的前提; 而结交好朋友,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好的世界,可以让你的生活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