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走进教室,发现讲台边站着一个孩子,一个带着耻辱和无助感的孩子,他的身边还围着几个充满着“正义”的小“老师”,他们指着他不停地批评、指责、告诫,这该是刚刚老师对这孩子批评方式的学习与模仿。由于站在了讲台边,并受到批评,他似乎是与大家隔绝了。赶忙阻止,让孩子们做课前准备。
观察这个孩子,他刚开始应该是有倔强的,但是大家的批评指责,他现在更多的是无助和委屈和觉得丢人吧,因为我看到他眼里噙着泪水。
“你一定觉得很难受吧,受到批评会觉得不好意思和伤心的,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要紧的……”
在安慰引导下孩子最终还是放下防卫,哭了起来,之后就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最后很轻松的看着我说好了,不用哭了。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接着给全班的孩子们讲了自己小时候犯错的事,并没有告诉他们该怎么对待错误该怎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但是,感觉,孩子们都懂。重要的是,一节课,那个孩子都表现得很好。我知道他一直是一个不太乖的孩子,但那节课他表现得比以往都要乖。
处理这件事,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对我的课堂几乎没有影响。其实应该多花一些时间让那个孩子把原因说出来,那样会更好。
之所以这样做,源于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情绪不能压抑;二,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那节课,看着孩子那么乖,那么轻松,不敢想,如果情绪没有被释放出来,我的那节课、随后的课,他是否还是会闷闷不乐,甚至更有破坏性的行为出现,而如果老师、家长一直压抑它,后果又会怎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于被教导不能哭泣、忍者、憋着,有情绪也不能发泄,可这些压抑着的情绪最终都会伤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而羞耻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行动,但这种改变是暂时的并具有破坏性的,我们在羞耻感中往往陷入到一种绝望和无力感,而不是一种改变自己的力量。唯有共情和理解,让孩子学会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才是孩子身心健康之道。
在这里,并没有批评别的老师做的不好而去宣扬抬高自己的意味,要知道,在很多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如身边的其他老师。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之前我也不懂也意识不到,只是通过慢慢的学习了解到了一些,有时回想自己以前的一些作为,确实觉得不对不妥。但其实,那时候也已经是我们付出的最好的努力了。
但愿我们都能快点成长,但愿时光不走,少留遗憾,但愿我们早些明了,以更温柔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