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的小手是思维之始《第八次》教学随笔
东方市第一小学文秀娟
当问题意识的脚步悄悄走进了教室,就意味着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启动了。我非常荣幸自己能作为一名课题研究的成员,在研究的路上摸索前进,与孩子们共享进步的喜悦。学生每一次的进步虽只是一点点,但累积起来,便能成为成功的奠基石。
在教学《第八次》第一课时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课堂可以如此欢乐而热闹。
教学时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通过读文懂得题目的所指。因此,一上课,我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接着要求学生读课题,并引导他们认真读课题后发出质疑。这个课题既容易诱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又有抽象的意义,学生一时无法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时,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问道:“老师,谁第八次做了什么?”另一位学生接着站了起来“什么事情非得要做第八次呢?”“为什么要做第八次而不是第九次呢?”“结果怎样呢?”“为什么起这样的一个题目?”“……”孩子们七嘴八舌,课堂仿佛熊熊烈火“燃烧”了起来。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这堂课中,能看到学生如此主动地质疑,可以肯定地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正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看着孩子们举起的求知的小手,我欣慰地笑了:这次举手的孩子中,有些是从未举过手的,看来,孩子们在我屡次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中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他们不再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认为很简单的,会遭到讥笑,也不会担心所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老师会批评……他们开始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直至发出自己的疑问,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此时,我感到自己平时为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
在自学生字词时,我同样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请教同学或老师,争取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在巡视时,我时而提醒学生的读书、书写姿势,时而提示他们标记不明之处,时而把耳朵贴近他们,看看他们在交流些什么。我惊喜地发现,一向胆小害羞的文韬拓同学转过身问了同学“磨坊”的读音,而以调皮著称的高元举也举手问了我“召集”的意思。我还发现,一些同学在小声地交流着什么。
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他们的疑问,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互动,实现生生释疑、师生释疑。我归纳了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再次把这些问题抛出来:
1、读了课文,同学们能说说课文中讲的是谁第八次做什么吗?
(一生回答:课文讲的是布鲁斯第八次带领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
2、谁来回答**同学的这个问题:布鲁斯为什么要做第八次?
(一生回答:因为布鲁斯看到蜘蛛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在第八
次结成了网。所以受到启发,决定也要干第八次。)
3:为什么起这样的一个题目?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布鲁斯进行第八次抗找和蜘蛛第八次结
网有相同之处,富有寓意。因此以此为题,告诉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师:除了以上几个问题之外,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问题时,老师可引导:同学们
想想,当布鲁斯一连打了七次败仗后,他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的问题:是啊,他是怎么想的?他还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一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样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疑问是主动思维的火花塞,是积极学习的发动机。”这话说的没错。一节课下来,我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学生的主动提问给了我信心,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有更大的空间。对于课堂的欢乐和热闹,我一直回味无穷。如果每一堂课学生都能放开思维的翅膀驰骋在知识的原野上,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