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教学随笔精心设计练习有效放飞思维

教学随笔精心设计练习有效放飞思维
翻看教师的备课,发现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新授环节的创设,却忽视了对练习的设计。课堂上,练习就在枯燥、乏味、单一中过去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练习,充分挖掘习题中的思维价值呢?我结合几个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这样学生会觉得练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学生的思维会在宽松、开放的时空里得到提升。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6,第二根截去1/6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并说明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1/6等于1/6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6大于1/6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6小于1/6米,所以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练习,深化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内涵很丰富,如果教师仅限于就题练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是肤浅的。如果教师能把握住练习题的特点,挖掘习题的内在潜力,适时、适度地进行发散性、提高性的讲解,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哪几组中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1)2cm、4cm、6cm;(2)5cm、2cm、5cm;(3)6cm、2cm、5cm。题目出示后,先让学生找出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然后思考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一般到这里,对这道题的探索就结束了。如果巧妙地利用了第1组线段中的错误资源,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还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如果换掉一条2厘米的线段,应换上几厘米的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换掉6厘米的线段,应换上几厘米长的线段?”这样,不仅让学生又一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整合练习,优化思维
  教材中的习题虽然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出来的,但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对习题进行一定的选择、增加、改编,有效整合习题资源,真正使习题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炎热的夏季来到了,有一位企业家准备在家里建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深是25米。①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②如果环绕游泳池画一条警戒线,警戒线有多长?③如果你是游泳池的主管,你觉得游泳池内的水位高度应该是多少米?你的理由是什么?请计算这个游泳池内的水有多少立方米?”通过这道习题,学生不仅对刚学的知识进行了练习,还对前面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这样的习题整合,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开发练习,活跃思维
  生活情境、比赛游戏、学生的错误、实践活动等,看似平常,却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从中寻找、发现习题,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加实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巩固练习时,先让学生比赛写分数,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分数又快又好。然后师说:“我要求你们写10个分数,你能根据自己写的分数的个数,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来说一句话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参与:“我已经完成了任务的40%。”“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我还剩50%没写完。”……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百分数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状态下参与学习,得到了发展。
  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只要我们在练习的设计和组织上深入钻研、有效挖掘,就一定能赋予练习新的生命,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