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人充满诗意的节日。 自古以来,无数咏月佳作层出不穷。 除了诗歌和想象之外,人们赏月的方式也丰富多彩。
“海上明月升起,天下此时此刻同在。” 唐代诗人张九龄望着远处的明月,写下《望月怀远》这首名诗时,他大概无法想象这句话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几千年的沉淀,让今天的人们产生共鸣。
迎接古诗词中的中秋节。 让我们一起仰望月亮,感受张九龄的心情。
望月:明月从海面升起,此时此刻,我们虽然远离地平线。
总部记者 徐志浩:明月海面升起,世界各地,我们共享这一时刻。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湖北荆州荆州古城墙上。 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望月怀远》。 具体时间和地点无法考证,但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张九龄写于荆州古城城墙上的。
荆州诗联社社长张卫平:张九龄从广东韶关老家看不到海,从后来工作的长安也看不到海。 他来荆州工作后,经常登上荆州城墙。 某年中秋节,他望着城外长江升起的明月,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家乡。
来到荆州时,张九龄已年过花甲,孤身一人,远离亲人、远离故乡。 时光荏苒,一千多年过去了,长江荆州段的航向不断发生变化。 如今,站在荆州古城城墙上,已经看不到河流了。
荆州诗词楹联社社长张卫平:我们现在在城外看到两条街道,一条叫东堤街,一条叫西堤街,就是以前的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 张九龄有一首《登荆州城望江》诗,其中也有“路由江”的表述。
总部记者徐志浩: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是明清时期在过去的基础上重建的。 张九龄的诗词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流传至今。
荆州诗词楹联社社长张卫平: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代代相传的。 所以现在,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看着明月,就会想起家乡,想起亲人,所以张九龄的“海上明月升,与人共享这一刻”。世界”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
文月:希望我们长长久久,相隔千里明月几时有谁写的,共享明月之美。
一轮圆月凝聚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团圆情感,而简单的“赏月”二字也被人们诠释为一种真实美好的境界。
据说,文字可以穿越过去和现在。 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流传一首诗,那就是“但愿人长寿,共赏千里月色”。
当苏轼举起酒杯问道:“明月几时来?向青天要酒。” 一杯明月,一杯故乡,那是中国诗人独有的浪漫。
在《水条歌头》诗的诞生地山东诸城,让我们体验一下一千多年前苏轼在中秋节如何赏月、问月。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丽丽: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在词流行的宋代明月几时有谁写的,各阶层、普通百姓都能读懂词、记住词、唱出词,因而十分流行。
总部记者李丙婵:“明月几时来?以酒问青天,天宫里不知是何年。” 这首歌《水调歌头》的作词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这首歌的地方就是我,旁边就是高约十米的“超凡平台”。 这里原是北魏时期的城墙和土台。 北宋年间,苏轼来到密州任知县。 在此期间,城台被其弟苏澈重建,并命名为“超凡台”。 公元1076年中秋节,苏轼与同事、朋友在超然台上喝酒、赋诗、聊天。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丽丽: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内容涵盖了一切,从问古人“明月何时来”到“向青天要酒”的奔放礼物; 从《琼楼》到《玉宇》的天国,到《转朱阁低气楼》的人间。 既有个人的宽宏大量,也有大爱和温柔。 这首诗引用了李白等诗人的诗句,如李白的“青天明月几时来,今止饮酒问”、“歌游月,舞影散”等。 ”。 这项技艺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民族共情。 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精神统一。 也是一种别样的重聚,古今的重聚,文化的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