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题材的诗歌自《诗经》以来就有了。 几千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将这一主题发扬光大。 直到唐代鼎盛时期,边塞诗歌的概念才真正出现,符合那个时代精神的边塞英雄情怀才出现。
这里有最雄伟的边塞风光,有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更有狂热的建功热情。 但随着盛唐的落幕,边塞诗歌也陷入了沉寂。 后世诗人虽然也写下了许多描写战场、战争的古诗,但已不再有盛唐边塞诗中的豪迈情怀。
他发誓不顾自己安危扫除匈奴,五千刁金哀悼胡陈。
这首古诗就是晚唐陈涛的《陇西四游二》。 此时,距离唐朝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大唐盛世的豪情在诗中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悲伤。 尤其是这首古诗的最后14字。 “无定河畔可怜骨如春闺梦”,堪称诗词中最强烈的对比。 它的冲击力如此之强,甚至还带着难以形容的残忍。
诗的前半部分,依然在咏叹将士们的辞官和奋进。 “誓扫匈奴不顾自己性命,五千刁金哀恸胡陈”。 唐军将士发誓,不顾自身安危,一定要扫除匈奴。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死在胡陈。 古往今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很多,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今天要大得多。
所以这首古诗实际上是写唐朝军队与匈奴作战并最终被歼灭的。 从“不顾自身安危”可见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他们视死如归,战斗力却大打折扣,以至于“五千貂锦哀胡陈”,化为河边白骨。
“无定河畔穷骨,如春闺梦”。 最后两句话的结果其实更加残酷。 在那个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年代,后方的家人不可能随时了解前线战事的消息。 可怜的是,无定河边的这些白骨堆,依然是那些期盼丈夫归来的妻子们梦中思念的人。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思念女人的古诗。 抒情的女主人公殷切希望有一天丈夫能远道而来与自己团聚。 所有的等待都已耗尽,所有的青春都已耗尽。 我们在这样的诗中看到的只是诗意的描述,但在这首古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现实的残酷。
在诗意的描述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希望是充满希望的。 但这首古诗所反映的却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当所有的妻子送丈夫上战场的时候,就基本决定了两个人的分离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虽然诗人只将这首诗选入《唐诗三百首》,但他却因此而名声在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