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热播,昨天,贴出一则新闻《周口市委办公室发文:根据纪委有关部署,对党员一定要看《人民的名义》,并在看完后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评论。” 微信已在朋友中流行起来。
?周口市委办公室为何按照周口市纪委的相关安排发布查看通知? 周口还有哪些单位发出了看房通知? 党员干部对“追剧”有何感受? 带着一系列问题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东方金报·猛犸新闻记者对周口市纪委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东方金宝·猛犸报记者田琳实习记者李康王振坤/图文并茂
周口市委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跟剧”
据了解,4月13日,周口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通知》。
通知要求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周口市委办公厅党委各支部、党组,按照市纪委有关部署,经领导同意,即日起观摩反腐败工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通知如下:
精心组织。 各支部要把组织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作为支部的学习教育内容之一,纳入年度学习计划,督促支部党员干部利用电视认真观看,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促进工作和学习。
写下你的想法。 本部门党员、干部必须根据岗位实际情况撰写检讨书。 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不允许抄袭、下载或代笔。 须于5月20日前报市委办公室讨论交流。 办公室党委选派部分优秀党员干部组织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昨天,记者从周口市纪委宣传部获悉,周口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认真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通知》对周口市各级党政机关进行党风廉政常态化警示教育。 作为制度化的体现,周口市纪委始终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常态化日常教育,固定节点教育,及时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提醒教育。
“追剧”是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的体现
据周口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不仅周口市委办公室发出收看《人民的名义》的通知,其他多家单位也要求党员观看《人民的名义》。和干部观看电视剧,但没有下达书面通知。
周口市纪委还组织全市巡回播放《全家福》《第一大案》等反腐倡廉教育影片,并组织党员干部观影写感。 同时,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组织观看河南省纪委拍摄的《无处可逃》、《沉没》等警示教育片。纪律检查。
据了解,为常态化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周口市纪委每季度组织“清风周口讲堂”,邀请中央和省级专家学者为党员和党员干部讲课。干部。 同时,周口市纪委还组织编制发行了《清风周口廉洁手机报》,发放给全市村支部书记以上党员干部,设立了案件警示、纪律通报、法纪解答、清风论坛等。 此外,周口市纪委开通“清风周口”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和建设。
党员对“追剧”感触良多
谈及热门反腐剧,周口市纪委工作人员谢金红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比较忙,《人民的名义》我看了32集。”这部片子深深吸引了我,首先是从表演层面来说,剧中演员的演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角色都非常贴近生活,我对演员们的演技表示赞叹。 ,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故事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因为我在检察院工作过,我也曾在话剧中工作过,办案的程序和技巧以及办案的技巧让我受益匪浅。办案细节的把握。”
谈及“追剧”带来的感悟,谢晋红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就是要忠诚。像剧中的侯亮平一样,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自己。”必须与腐败现象作斗争。二是严守纪律,严守思想第一道防线,在生活和工作纪律中严守纪律、严守纪律。三是树立标杆。作为纪检监察员各位工作人员,我身处反腐败斗争第一线,一线要发挥带头作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任何人都不会犯错误,但任何人都不要怕小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我想,我们都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李达康的勤俭节约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当然,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警惕的地方。反派,比如学习高育良的冷静和丰富的知识,而放弃了他的机智。”
■意见
下载文件阅读《人民的名义》,重点关注如何写出看完后的感想
如果公职人员能够从这部剧中受益,这些反思就会有价值,避免沦为形式主义。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来自生活,又到生活”的戏剧。 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源于反腐现实,而且该剧播出后,也从多方面宣扬了现实。
李录处长说:“现在很多单位都发布了红头文件,(要求)集体观看,副处级以上干部7点30分准时观看。” 周口市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组织观看《人民的名义》作为学习教育内容,要求结合自身立场实际写出反思,不少于1500字,不得抄袭、下载、代写。 新疆塔城地区下辖的乌苏市也发文,要求把观看《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
《人民的名义》自播出以来引发热议。 这部剧是面向大众制作播出的,所以除了严肃的问题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娱乐性的内容。 一部热播剧成为党员干部的教育教材,或许出乎电影制片人的意料。 组织观摩、写反思,实际上体现了这些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
《人民的名义》虽然“规模宏大”,但有些细节却相当写实。 比如赵德涵,把人民币堆在墙上,塞满了整个冰箱,据说有一个现实的原型。 尤其是一些“大尺度”台词,被舆论视为反腐剧的重要突破,受到舆论肯定。
因此,这不仅是一部大众化的娱乐剧,更是一部党风廉政的警示片。 公职人员如果能够认真阅读、充分领会,将会促进地方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地方政府党委观看《人民的名义》,其本质与组织先进人物讲课无异,因此从“跟风”的角度来看待这一行为并不妥当。
对腐败成因和腐败处理的讨论不应局限于电视剧中呈现的内容。 为了剧情,电视剧不得不把反腐过程设计成好人与坏人的对抗、清官与贪官的较量。 无论什么样的影视剧,“恶不胜善”都是默认的主题,但具体原理不会详细解释。 如果公职人员能够从这部剧中受益,这些反思就会有价值,避免沦为形式主义。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廉政建设远比这复杂。 反腐败最终靠的不是无数侯亮平,而是“制度的笼子”。 对于电视剧来说,侯亮平战胜齐同伟一伙也算是圆满结局。 但现实中,如何防止侯亮平几年后成为下一个齐同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这应该是看完后的共识。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