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顾名思义,以校为本、专注学校特色的课程。之前对于这个概念理解仅仅停留在招教考试的那本厚厚的理论书中,直到读了周仁康老师所著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书,我才认真且细致地理解了这一概念。
周老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课程”的分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进行了区分,重点介绍了如何去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这让我第一次在操作层面去认知“校本课程”这一概念。
上班伊始,我的脑海里只有“国家课程”,因为它是教育部统一要求的,也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所依据的主要教学内容,限于教学要求,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家课程”的教学与研讨上。这固然无可厚非,周老师也在书中指出:“国家课程”是依据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开发的课程。但要想让学生全方位的房展,必须要有适合学校,能引起学生兴趣、开拓师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的“校本课程”,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个性化课程”。之所以把它称之为“个性化课程”是因为它是“依校特色”“依生个性”而设置的课程,更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周老师说道:“校本课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这也进一步说明“校本课程”是“个性化”的课程。
书中列举的一些学校成功的“校本课程”案例对我深有启发,在对每一篇案例的详细研读中我领悟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小之又小,它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程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余姚市东风小学做得“节能环保”类的校本课程,从一次“我与节能”的主题班会开始,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更多的学生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有调查、有研究、有数据、有理论、有贯彻、有实施……所有的智慧与努力凝结出了一套小学生适用的完成的环保教材。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校本课程”这一概念,更让我学到了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与其说“开发”不如说是“研发”,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创立都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研发”一词更能说明这个团队为之付出的努力。这本书就全面细致地向我们阐述了“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三大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的问题就是“怎么做”,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收获最大的地方。通过对这本书的研读让我对“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课程研发”)有了如下认识: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先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最好能在前期进行资源调查研究,问卷法和调研法不失为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编制实施方案或者说是编制更为详细的课程设计,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校本课程”在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再重新进行审视和建构,以求更加完善合理。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教学科而做出延伸,依据“兴趣”、依据“优势”更能开发出合理且实用的校本课程。
……
总的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依据理论、依照程序、不拘一格、不限套路、学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乐事,有了专家的指引,有了好书的陪伴,有了团队的运作,谁又能说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这条路上是孤军奋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