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培训心得 内容页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12年3月4日--12年3月10日)教研组品德研训时间20190307研训地点办公室发言人或主讲人品德组成员研训人数4人研训模式学习、探讨(《xxxx品德课程标准》、教学疑难问题商讨)参加对象及有关组外人员组内成员联络员周妮蕾研训课题及内容摘要今天教研组活动,我们在大办公室准时开始。我们先认真学习了xxxx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xxxx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修改的几处内容进行了重点学习。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xxxx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强调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理念的第一条调整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增加了动手能力的要求。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把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课程开发作为一个整体。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xxxx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