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师德师风 内容页

活动总结发言听完班队课后小结

上午在黄海边的一所小学听了六节班队课。
上课的套路几乎是大同小异。不妨把班队课的上课流程记录一下
先是出旗。男生举旗,后面有两位同学;然后让中队主持,通知各小队报数。之后,中队长向老师汇报情况,老师宣布班队会开始举行。
接下来的就是围绕班队会的主题进行系列丰富的活动。那么也就是一个中心,丰富的内容。内容的选择根据中心主旨的确定。
比如,一位实验小学老师《和而不同》的主题课,有游子吟、墨韵舞、欣赏图片、四人同台小演出等节目。那么这些内容都是展示学生才情的机会。
那么,我要思考的是,主题班队会上,老师的角色是怎样的?是“幕后”操作者,是与学生一起参入活动、一起来设计、一起来感受,还是其他。
我们看第一位老师,整节课。似乎没有听到这位老师说几句话,她似乎是站在一个位置一动不动,而是静静的看着学生表演,俨如一位观众。表情僵硬,没有笑声,也没有指导动作。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实验小学的王玉兰老师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位老师,我认识,是在4.29日的博客评比展览会上认识的。这暂且不说,王老师一上课,那嘶哑的嗓音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以为又是一位严厉的,但是后来她的上课表现证明我的初次判断是错误的,而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师。好在哪里呢?且看,她为学生打拍子,学生唱歌;她跟学生一起研究上课方案;学生表演可爱,她站在一旁微笑;学生向她汇报班队人数,她使劲的为学生点头,活动结束之际,她向学生反馈,能有哪些办法来提高有效活动。这位老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与学生一起参入,一起来做,一起来体验。我想,这样的表现是友好的表现。也正是这位老师的近乎与乐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地气课堂的表现让我拿起笔来记录。
还有一位老师,似乎是有些热情过头了,她上的课是《争做美德好少年》。整节课,孩子们很老实的安排在座位上,然后老师距离他们很近的进行对话。对话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可是对话过于频繁、过于琐碎,给人以一种模糊、疲惫的感受。显然,这节课上的老师,主导作用过于强势。
由此来看,班队会上的老师的正确做法,我认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老师亲切和蔼,面带微笑、能辅导身子跟学生一起来分析、研究、思考。听孩子们的声音,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出谋策略。真正发挥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这看上去虽然是一种表面的教育行为。却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对班队课的正确认识、对师生关系的正确把握。
心中的班队课却也是这样的,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学生主动积极、内容丰富。课堂上可以有笑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