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黄菊同志夫人余慧文赴京护灵魂归故里

【一】

2015年11月29日下午3点55分,从北京飞往上海的MU5114航班缓缓降落在虹桥国际机场。 黄菊同志的精神盒也随航班返回上海。 黄菊同志逝世已经八年多了。 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要求,他的灵盒一直居住在北京八宝山。 今天他将返回上海,应验了古人所说的,魂归故里。

此时此刻,我正在机场廊桥上热切地等待着。 黄菊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他的音容笑貌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鸿同志代表市委到机场迎接。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来到了这里。 廊桥缓缓移动,与已经降落的飞机舱门连接起来。 突然,一名机场工作人员冲了过来,通知我们暂时离开大桥,返回候机室。 我正在想,飞机上的马红同志给我发了短信。 马洪同志是黄菊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的秘书。 他陪同黄菊同志的妻子于惠文进京保护死者。 短信告知,飞机已经降落,抬棺者正准备等待其他乘客下机,最后才下机。 我明白,是要求我们从廊桥上撤退,以免影响其他旅客正常下机,这也符合老领导生前“不扰民”的一贯作风。

大约一刻钟后,我们回到了廊桥。 这时,飞机上的乘客已经陆续离开,于惠文同志走出机舱。 黄菊同志的后辈们双手高举遗像和棺木,亲属们紧随其后。 我的心情很复杂。 我在市委工作时,曾多次到上海机场迎接黄菊同志。 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如今,事情发生了变化,我感到非常难过。 见面时,于惠文同志说:“今天老天爷太帮忙了,一切都很顺利,飞机提前25分钟到达了上海。” 尹鸿同志与于惠文同志握手寒暄,分别登上列车,直奔福寿园。 福寿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 此墓地埋葬着章士钊、蔡元培等数百位中国各界名人,其中包括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等。 解放后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同志及其夫人也安葬于此。 。 黄菊同志的灵柩将安葬于此。

黄菊同志于2007年6月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今年5月下旬,上海市委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我因故辞去市委副书记职务。变老。 5月31日,黄菊同志病情不佳。 报市委主要领导批准后,我专程前往北京协和医院看望他。 晚上,我走进病房。 里面的气氛非常沉闷。 黄菊同志已经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他的妻子于惠文等人陪着他,一脸悲伤。 我们无语地看着对方,用力握手。 医疗专家组告诉我们,首长的情况非常糟糕。 我知道此时此刻任何安慰的话都是多余的。 于惠文同志收敛了情绪,向我简单介绍了这几天的救援情况。 在黄菊同志患病的整个医疗过程中,他的妻子于惠文日夜陪伴在他身边,细心照顾。 她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参加了多次咨询,并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国内外信息。 我认为她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半专家了。 她实际上可以与医生进行专业对话并讨论治疗方案。 虽然我身在上海,但我一直十分关心黄菊同志的病情。 2006年初,黄菊同志病重后,我多次到北京,他总是从容应对。 今年10月,我专程到北京接他回到上海,在华东医院接受了四个多月的治疗。 那段时间他的病情比较稳定,我也经常去陪他。 事实上,他也知道,死神一直在追杀他。 他感到疲倦无力,时不时感到疼痛,但他很坚强,继续为工作操心。 他曾多次前往西郊。 酒店接待中外宾客,甚至往返北京出席国家重要会议。 我很佩服他的意志和坚持。 所以,于惠文同志对黄菊同志病情的介绍,我是清楚的。 但没想到的是,到达协和医院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日,黄菊同志的病情急剧恶化,估计这两天很难活了。 考虑到这一情况,我立即向医院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并继续留院护理。 到了晚上,病人的生理功能只能靠机器来维持。 深夜11点左右,传来中央高级领导最后视察的通知。 晚上1点左右,多位前来参观的中央高级领导陆续离开。 已经是6月2日了,我赶紧回到二楼病房,和黄菊同志的家人一起守在病房旁。 2时03分,医院正式宣布黄菊同志去世。 于惠文同志悲痛欲绝,大家纷纷安慰她。 我这才知道,就在一周前,于惠文同志签署了协和医院病理解剖志愿者表。 按照黄菊同志的遗愿,他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

事实上我和局长夫人,黄菊同志早在1998年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就说过这个愿望。 他在《解放日报》上读到一系列旨在打破世俗偏见、树立文明新风尚的文章,“母子捐献遗体,‘突然爆发动乱’后,他感到非常不安。”邀请卫生所所长及市红十字会领导表达对社会文明新潮流的坚定支持和倡导,并表示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并联系了上海红十字会同年5月9日的《解放日报》也刊登了黄菊同志自愿捐献遗体的消息。

病房里,护士专业地对遗体进行防护护理,用白床单盖上,摆放鲜花,迅速将病房内的抢救设备和医疗药品一一搬走。 我们向黄菊同志的遗体默哀,并每人献上一朵黄花。 凌晨3时许,遗体被推出病房。 我告别了于惠文同志和家人,离开了医院。 那是星期六,天还黑着,街上没有人。 黄菊同志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做了最后的努力,捐献了遗体,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黄菊同志出生于上海,在上海工作四十多年。 他对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担任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也是上海改革开放、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他艰苦奋斗,带领上海干部群众,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应夫人于惠文同志的请求,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黄菊同志的灵盒从北京八宝山迁往上海青浦福寿园公墓安葬。 这才圆了亲人的心愿,让他们得以安息。

上海青浦福寿园精心布置了一座庄严的灵堂。 我望着黄菊同志光彩照人的遗像,感慨万千。 我用颤抖的手递上一束黄丝结,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句话:“黄菊同志,你终于回家了。” 于惠文同志站在灵柩旁,面对黄菊同志的遗像,接过我的话,深情地说:刘云耕同志来接您了。 当年来北京送行的是刘云庚同志……

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

图说:1996年8月27日,黄菊到青浦农民家中走访。图片来源:《黄菊花》画册

【二】

回想起我和黄菊同志第一次见面,那是1993年7月,当时我刚刚被任命为??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 就在市委主要领导与我会谈后不久,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菊同志也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谈话。 黄菊同志有两个办公室。 市长办公室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是市政府所在地。 市委副书记办公室位于康平路165号,简称“康办”,是市委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两个办公厅的同志有时会根据地理位置将这两个地方称为“东”、“西”,大家马上就明白了。 当时,“西边康办事处”的三层办公楼十分简陋。 走上楼梯时,地板会吱吱作响。 市消防??部门已将该建筑列为危险建筑。 我们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办公室和市委书记、副书记的办公室一模一样,大约20平方米。 我的办公室在三楼,黄菊同志的办公室正好在下面。 记得有一年,上海下了一场大雨,屋顶漏水,滴到地上。 我怕水渗进二楼黄菊同志的办公室,就让服务员端来一个大脸盆,盛满滴水,满了就倒进厕所。 该大楼于1997年初被拆除,现址上修建了市委办公大楼。

黄菊同志语气平静,言语平实,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 我拿起市委办公室刚刚给我的墨绿色笔记本,写下了一些笔记。 主要是他说,我听。 有时候感觉自己没听清楚我和局长夫人,所以会补充几句话请求澄清。 当天他说了三件事:第一,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这种安排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这是将协调处理本市不稳定因素统一到一名副秘书长领导下的尝试。 秘书长,避免争论。 希望我不辜负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期望,做好这项工作。 二是详细列出影响上海社会稳定的十五个问题。 其中有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高度重视。 第三,他向我介绍了副市长的分工,以及市政府的各种例行会议,如每周的市长办公会议、每月的专题会议、市政府扩大会议等。 他还告诉我,他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在市政府上班,其他时间在市委上班,随时都可以找到他。 我刚从基层调到城里,对高层的工作环境是一片黑眼圈。 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一次消防安全会议之前,大家都在休息室等候,一位副市长走进来,随意地跟我打招呼,并和我握手。 我不认识他,就脱口问道:“你姓什么?” 旁边的一个同志赶紧推了我一下,低声道:“这是某副市长,不好意思。” 所以,黄菊同志这次对我的采访,对于我这样一个新任副秘书长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这看起来像是一次岗前培训。

这次谈话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黄菊同志作为上海市长,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居然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逻辑清晰地列出了这座城市的不稳定问题。 他把矛盾的问题一一解释得清清楚楚。 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因和后果、具体时间和数字都有报道。 这些社会矛盾大多涉及最底层工人、农民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 我的笔记本仍然完好无损。 上面明确记载:20世纪50年代,上海到江西培人;20世纪50年代,上海到江西培人; 20世纪60年代,前往新疆支援青年; 三年来; 因自然灾害返乡的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支部职工; 上山下乡的知青; 三线工人; 上海刺绣女工; 政府外人员; 农民征地工人; 下岗职工; 拆迁拆迁……一共有十五个类别。 他谈到了20世纪60年代新疆的青年支援和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的情况。 他具体阐释了“扶青”政策与“知青”政策的区别和矛盾。 说起上海的绣女,我张二和尚很困惑。 黄菊同志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二轻工业局所属上海刺绣厂专门生产机绣产品,用于出口和外包给城市家庭主妇。 他们去工厂取料,在家用自己的缝纫机加工,按件付费。 她们被称为“绣娘”,最盛时有2000多人。 20世纪80年代,出口生产任务严重不足,工厂亏损,这种外包形式逐渐减少。 停产后,这些妇女在家无事可做,家庭收入受到影响,而且她们都年近60了,于是她们进城上访,然后静坐、绝食,要求政府与正式工同等的“劳动保险”和“养老金”。 黄菊同志热情地说,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终是要解决的,但现在政策不能开明。 影响全身的类似问题还有太多。 目前只能通过扶贫济困、个案解决来解决。

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

这次谈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黄菊同志低调谦虚,行为严谨规范。 哪怕是采访下属,他也做了周密的准备。 黄菊同志出身于平民家庭,深知人民疾苦。 他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他说起这些社会矛盾时,显得很沉重,仿佛这是自己家里的事。 1996年起,他和妻子于惠文同志每年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帮助贫困群众和学生。 2002年底,到中央工作前,他还一次性捐款3万元。 这些慈善行为并非偶然。 的。

我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后,与黄菊同志的接触机会增多。 一次闲聊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有一个缺点,做事不轻率,相反,我是一个看轻事情不重轻的人,他害怕失败。”执行他所做的任何事情。” 现在想来,这不仅是黄菊同志的一句谦虚之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做轻事、办重事”的品格和作风,是对党的事业极度忠诚、对工作极度负责的高尚美德。 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求真务实的美德,非常难能可贵。 的。

图片说明:2004年1月3日,黄菊在贵州省临东矿务局黄家庄煤矿看望矿工。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

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

2000年初,我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升任市委副书记。 黄菊同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在同一个团队工作。 。 黄菊同志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在“康班”大楼里,他的办公室灯一直亮到很晚,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点左右才下班。 在他的影响下,办公厅的干部们,也开夜车、夜战。 记得有一次,我在他的办公室讨论工作。 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 电话响了。 正是他的妻子于惠文。 黄菊同志拿起电话,抱歉地回答:“我很快就会好的。” 回来吧。”挂断电话后,他转过身来笑着对我说:“我没睡,她也没睡。”综合办公室的干部告诉我,这种情况他们遇到过很多次了。次。

黄菊同志每天晚上都工作。 白天除了审阅一些她没有时间处理的文件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干部谈话,谈工作。 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他正在办公室里和一位同志聊天,门对面还有其他同志在他的秘书办公室里等着。 有时他一晚上必须讲好几次。 他广泛与党委、政府部门、人大、政协部门的干部以及一些离退休干部进行交谈。 党的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我发现这是他担任市委书记后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的一个很大变化。 黄菊同志担任市长期间,更加关心经济社会发展。 担任书记后,他的精力和注意力不仅集中于此,也更加关注党务和干部工作。 他深入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干部的思想动态。 这得益于他与干部广泛深入的交谈。

2002年,市委明确由我负责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在讨论区县领导班子状况和干部思想时,我发现黄菊同志掌握的信息和情况往往比我们多,而且很多是组织部门没有掌握的。 黄菊同志告诉我,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人,是干部工作的指导性问题。 他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政治家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政治追求、政治品格、政治勇气。 而政治家则没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他们搞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因势利导,利己利人。 当谈到一些干部因年龄或干部结构需要调整工作岗位时,他感慨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工作年龄,这是自然规律。 然而,这些老同志在上海十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为上海的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一定要安排好,尽量多做“加”,尽量少做“减”,让离退休干部舒心,让现任干部不失望。换届会议。

黄菊同志去世后,浦东新区的一位老领导动情地告诉我,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初期,他工作辛苦,几乎每年都会生病住院。 黄菊同志每年都去医院看望他,还曾给他进补品,让他深受感动。 黄菊同志关心、爱护干部的事例还有很多。 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现在你负责干部工作,要多跟干部说话。 对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 他还表示,干部也是人。 干部工作越无私,就越容易积劳成疾,组织必须更加关心他们。 听了黄菊同志的这番话,我深受教育,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永远以此为鉴。 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忘我工作、关心家人和身体的干部,特别关注一些做出贡献的老同志。 妥善安排。

进入新世纪,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上海经济社会连续十多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呈现出“凝聚力、力量、通畅”。 “大局”。“团结”,就是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市四套领导班子齐心协力,谋划上海发展;“力”,就是中间“齐顺”就是人民群众幸福、社会和谐。对比10年前后的几个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199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56亿元,2001年达到4950亿元,增长6.55倍;199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元,2001年达到12880元,增长6.55倍。增长5.91倍;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平方米,2001年达到12.1平方米,增长1.83倍。黄菊同志在当时的各种会议上多次勉励上海干部. 现在是做某事的好时机。 要立足工作大局,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远,坚持推动上海改革开放。 原因。

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_我和局长夫人

记得那段时间,周边省市党政代表团经常来上海考察学习,地市级党政代表团来的更是多。 中央媒体也发表多篇文章介绍上海的经验做法。 这篇文章让一些上海干部感到有些得意忘形。 我清楚地记得,黄菊同志在市委常委会上郑重提醒大家:上海的今天来之不易,一是中央的正确领导,二是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三是上海人民的辛勤劳动。 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多做少说,做的比说的多。 “多做、少说、做多于说”很快成为上海干部的警示。 直到今天,我还听到一些干部脱口而出这句话。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黄菊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离开上海前,他去办公室清理文件资料。 他的秘书帮助整理书籍并准备腾出办公室。 市委办公厅领导闻讯赶来,依依不舍地与黄菊同志告别。 临走前,大家还不忘合影留念。 我的办公室和黄菊同志的办公室在同一层,相隔一个房间。 当然,我也参加了告别仪式。 这些场景都历历在目。

今年是黄菊同志逝世九周年。 作为一名受过他很多教诲和帮助的老下属、老同事,回忆起这些亲身经历的往事,我感到非常温暖。 记录下来,也是纪念他的一种方式。

当我即将结束这篇文章时,我突然想起苏联著名作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当你停止生活的时候。 ,你也可以用你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 我想这句话献给黄菊同志是最合适的。

黄菊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刘云庚/文)

TAG标签: 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