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者之七》围绕“杜郎口”课堂进行了探讨,其中很多想法发人深省。我们之前在很多的研究观摩中从“杜郎口”模式的课堂观察,学生表现,上课方式等等来探讨。
之前,我们一直在纠结“杜郎口”模式移植到小学是不是具有可行性。这个问题其实到现在也很难说已经解决了。但是《盗火者》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那就是,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我们的课堂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最终是什么样子的?《盗火者》中说的很明确,那就是能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具有独立人格的。其实从某个层面来说,学校的教育是影响社会民主的进程的。我们培养的孩子不具备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那么我们只是在向社会输送有技能的螺丝钉,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完整的人。假如以此为出发点,那么,我们是不是完全照搬“杜郎口”模式,或者要不要把“杜郎口”模式移植到小学这样的问题便意义不大了。
培养独立人格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培养学生会思考,老师自己本身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具备。否则不思考的老师,教出来的必然是不思考的学生,不具备健全人格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才会有健全的人格。
短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中学的,当然,中学的学生具备了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适合拿来举例子。那么我们小学老师是不是难有建树?我想,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某些优秀的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孩子们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定也有自己能做到地方。比如,培养好的习惯,保护孩子的信心,尊重孩子并让孩子懂得尊重身边的人,为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引领着形象思维的孩子慢慢体验抽象思维的乐趣,并在其中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课堂的形式未必重要,就像那位老师说的,提问很重要,提问的内容,提问的语言等等,每一次提问都是在考验老师自身对生活对学生的理解。在我们知道自己希望孩子们长成什么样子以后,精心设计提问,平等的和孩子对话。我想每一节课,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会变得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