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课堂上顶撞老师,经常迟到,不做作业,逃课出去上网,偷拿钱物,某男生喜欢上某女生,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矛盾暴力相向啦。。。在大多数许多老师看来,这样的学生总是会被称之为问题学生。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问题学生就不在有问题了,一切就都解决了。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的作者王晓春告诉我们: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一个方面有问题。有些学生因为本身的智力问题导致成绩不好,这样的学生不能看做是问题学生。同时,一般有多动症及学习散漫的孩子,也不能认为是问题生。问题学生往往成绩不好,但是我们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为问题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中,问题学生有这样的几种常见类型:厌学型、纪律型、品德型、心理障碍型及“好学生”型。
那么,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3.不搞“态度挂帅”。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5.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8.确诊时,一定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9.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我们遇到问题学生如果能够按照王晓春先生的建议去做,一定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