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教师读书笔记《走进语文教育之门》心得体会

一、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王老师引用海德格尔的“让学”一说,“让”者,“使”也:既可以是“逼使”、“强制”,也可以是“激励”、“诱导”。当然,海德格尔所指的决非是前者,而是后者。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应付的被动的消极的,后者则是自觉的主动的。我认为,海德格尔不仅提出这一说,而且对“让学”原则进行深度剖析,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即让学习者爱上汉语、文学,起码是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饶有兴趣);一个是让实践(即勇于放手让学习者去实践,并善于给学习者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很显然,“让学”这一原则,是百分之百地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提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老师不仅提出了让学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它提升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高度上来。通过本书的语言文字,与王老师对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先所了解所遵循的语文教学基本原则,这些原有的教学基本原逐渐动摇,开始瓦解并重组。学生的进步,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让学”,完全立足学生主体,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就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吗?这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吻合,基于这一共同点上,我们教师应该“让学”。
如何“让学”?王老师在书中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他认为“让学”的两个层次,让热爱、让实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样的关系确定是科学的。我们的学生对汉语、文学不感兴趣,那他们会去实践从而获得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吗?显然不会,顶多他们成“鸭子”,被驱赶上阵,这样能有多少收获呢?所以,王老师提出的,让热爱是基础,是科学的。让热爱,不仅需要好的语文教材,更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让实践,不仅要教师勇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且需要教师适时地给学生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实现“让学”的方法林林总总,不可计数。但他们都统一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只有爱学生,教师才能“让学”成功!
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并使之不断发展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心灵相遇、交往中,就需要具备这种“大爱”!所谓“让实践”,即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作为教师,既要勇于解放自己的手脚,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实践,又要善于给学生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
二、还教学以灵气,还学生以灵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是要充分地阅读,要有书卷气,要有语文味;其次是要读中思考,时刻得有自己的观点,得有自己对于人、事、物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解读;再次是要展示富有人文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感悟语文,运用语文。
回过头来,再来看这本《走进语文教学》,感觉自己首先应该走进语文,走进阅读,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底气。每每看到那些名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挥洒自如,在羡慕他们之余,总觉得支撑他们课堂的首先是一个“活”字。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其次是他们自身深厚的文学底蕴。学生要积累,教师更要积累。尤其是面对新课程,一不小心,可能自己什么时候就被它难倒了。
三、让学能使孩子们爱上学习
让学,首先是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发生的活动,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王尚文老师认为,教师要把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让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