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时代道德建设的精神概括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打开改革开放27年来的历史,每一页都记载着我国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极不良、腐败堕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混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荣辱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他们是假冒伪劣的商品的制造者、以权谋私的贪官、索要红包的医生、学术腐败的学者,而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试想,如果以这样的荣辱观为价值导向,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处。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
历史老人把它的经验大典不吝打开以示后人,后人从中可以体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尤其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的提出,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制定道德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做到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既要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道德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八荣八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操作性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放和宽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特别是象我们这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市场经济从一个视为洪水猛兽的怪物变为上下通彻的亲睐之宝,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法则,相应的还有道德规范,至为重要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道德体系,以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效率与公平、道义与利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起码人格准则,“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具体的操作性,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当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当社会规范呈现纷杂化趋向的现今这个变革之中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使社会生活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并通过这种共同的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使整个社会生活保持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之中。而这种有序的社会状态,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导向标
革命圣哲马克思认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不限于科学的或理论的方式,还包括艺术、宗教和精神践行的方式。道德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实践方式,它面对现实,注重实践,指向理想。因此,“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表现提供一种价值的支撑和价值导向。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助推仪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的认识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对道德特别是荣辱观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认识则是惊人的一致。无论什么性质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主要靠两条:一是社会制度,二是人的素质。而在人的素质系统中,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而“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也有全人类的普遍性能,它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强大的助推仪。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是优秀伦理精华的与时俱进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所在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一个全新的社会,其道德价值观念,有着鲜明的社会特征,其精髓就是爱国主义的情操、共产主义的理想、集体主义的原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先人后己的风尚、团结互助的关系,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作耻”荣辱观,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标尺,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这就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主导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等相应内容的价值体系。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的价值在于塑造和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遵守基本道德操行的新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围绕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对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优良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思想珍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勇、孝”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做人成事的准则。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过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而,孔子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伦理道德,是“礼”。
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原始礼仪。周代以礼乐治天下,“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早于孔子百余年的齐国管仲,提出“四维”即“礼、义、廉、耻”,以礼为首,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继承的伦理智慧。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是对中华伦理智慧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