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挂职总结:读懂课改(2)
11月12日,周二,气温的骤然下降,冷冷的,预示着冬的来到!午饭过后,按照惯例,我与同伴都会在简陋的操场逛一圈,然后回办公室靠着桌子休息。但是,今天却没有,因为细雨,也因为冷。当我在桌上靠着,正要进入迷茫之际,突然的推门声,把我拉回现实,“老师,老师…..”我也没在意,因为这儿是不会有人找我的。当一位女教师拍着我的肩膀对视我,才发现,她是找我的。“林校长找你们两,叫你们上四楼会议室找他,现在就去。”“哦!”虽然嘴上是已经应出声了,但还是没那么清醒、利索。动作慢慢吞吞的,心想不会是又让我们去旁听他们杂七杂八的会议吧。因为这个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大部分的老师都来自城里,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而且杭州的堵车又非常的壮观,所以为了让大家早点下班,林校长几乎把所有的会议都排在中午。等我把东西整理起来准备去会议时,一转身,发现那位来传话的老师还没走,她是一直等我去才放心,生怕自己没把校长的话传到,这是对校长打心眼里的一种崇拜和负责。这就是学校文化和校长的人格魅力,我心中如是想着,感慨着。
来到四楼,林校长一见我就说“孙老师,你也听了我这么多节课了,今天下午的课,你来代替我上吧!”“啊,思品的书我都没有,而且这种版本,我从没接触过,还有这种课堂老实说,我一次也没经历过……”没等你说完,林校长不由分说,“你到我办公室拿我的书本看看,就这样,我这边还有两个会议呢,试试吧!”我顿时惊愕万分,看看时钟,离上课时间只有30多分钟了,怎么办?没有后退的余地,只好霸王硬上弓,此时的心理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都有,心中那个委屈,无法言表。我这个人有个毛病,一旦大脑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都是无效率的。因此,平时的备课基本都是在家安静状态下完成的。现在不是在考验我吗?这比评高级职称还艰巨,因为这是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的,但转念一想,现在是以名师培养对象的身份来的,无论怎样都不能丢脸。好吧,淡定,一定要淡定。既然,对他们的课堂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只要从容点,会没事的。如果真的上砸了,也有情可原,因为只给了短短的30分钟,你不能要求我能海阔天空的。这样想着,也就释然了。
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先梳理下教材上的知识点,课题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下面包括两个子标题:代代相传的精神和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我把教材解读成三个要点:第一,什么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举例说明)第二,现在要不要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因为时间紧迫,我根本来不及看教参。也不知解读的是否有偏差。不管了,铃声已响起,死马当活马医了。心中忐忑着步入(5)班教室,首先是学生们的诧异的眼神,稍作说明,学生安静的步入正轨,我也学导师林校长的模样,让学生布置今天的学习任务,进入自习划重点的环节,期间,我也不闲着,首先指导巡导团成员对重点的把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我只是观摩者时,我认为学生们都是很聪明的,至少认为巡导团成员就应该是,因为都是好学生咯,不仅自己会学,还会教、提问别人。但是,现在发现,他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只是很简单的划线,不会归纳,提问也是很模式化的几个问题。
至少,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后来,该校的老师告诉我,这个班是B层,所谓B层,就是普通班。原本基础比较差的学校还分了AB层,可想而知,学生的文化素养会怎样。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可为什么,林校长上课,学生都可以讲得很到位。到底是哪里出问题?是不熟悉我,还是我的引导不够!好不容易把巡导团指导好,然后进入第二环节,让他们下去辅导各组的讨论,我也一组组的参与着,发现学生的问题是那么的肤浅和死板,只能想到教材上的。同时孩子们的提问让我无法回答,如:什么是铁人?什么是支撑?这时的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多么的愚蠢。其实只要把这几个词往艰苦奋斗上绕就可以了,既不离题,也发散了思维。正因为我囿于自己的预设,所以无法放开,再比如,学生提问:在哪些方面发面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学生回答:一老板,不能穿太好的衣服,开太好的车,这种就是浪费。就不是艰苦奋斗。另一学生反驳:做老板为什么不能穿好衣服?…但是我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的信息,应该就此问题讨论,其实艰苦奋斗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还体现在人生修养和境界.如:不崇尚骄奢淫逸的生活,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居安思危的清醒意识等。还有学生的问题:1.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怎样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请举例说明。2.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3.如何评析艰苦奋斗精神。都没有很好的展开。以至于全部内容学完,还有2分钟,又没有作业,无所事事,好不尴尬。
反观整堂课,其实还有好多概念自己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如:第一框是说代代相传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一,因为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所以传承下来,比如,我们的班训: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发扬下去。这点没有点明。还有,到现代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精神,还可以是蒙泰精神、王启民的新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两框的内在联系,也是理解课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核心思想。
言而总之,如此开放的课堂更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调侃和驾驭能力,更关键的是需要追问艺术。如何把学生的问题往本课的所涉及的知识面上拉,而且要拉扯得不露痕迹,这就需要你的阅历、经验和灵动的思维能力。课改后的课堂,真的有许多的路,需要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课改必须从理性走向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