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读、画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
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多数性格不安静,急躁好动,着实让人伤脑筋。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家反映,孩子不喜欢阅读。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牢记着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孩子特点,我在我班进行了以听,讲,读,画,引导阅读的实践。
一、听故事
童话语言通俗简洁,故事曲折有趣。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它应该能吸引我们班这些毛孩子吧!因此我就在班内开展了听故事的活动。利用每天静校十分钟,就按时播放网站“宝宝吧”上的有声读物,组织学生集体听故事,并做好记录。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听故事。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听的故事数量在不断增加了。除了利用有声读物讲故事外,我还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读故事,如果一天一个好故事,一年就有200多个好故事。梅子涵老师说:“把不朽的故事和童话一个接着一个地讲给孩子们听,讲得神采飞扬,结果孩子们就笑啊,吃惊啊,目不转睛地盯住了你的那一张嘴巴看!你的一生中,会有谁、会有多少人是那样期待地、崇敬无比地盯住了你的嘴巴看呢?它成为一个神秘的门了!从里面走出的每一个字、发出的每一声喘息都是能让心跳变得急促的,让心情变得欣喜,让世界变得宁静,让呼吸变得抒情。”我尽量让自己的故事能吸引孩子,努力提高自己讲故事水平。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如: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每当我看到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沉思冥想的神态,我不知有多高兴。
听故事,使孩子们的学习及业余生活充实、快乐起来了;听故事,使孩子们回家要求家长给讲故事,播放故事。学生随着故事情节变化,内心也随着变化,想象着故事的内容。就连平时有些调皮的学生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专注、安静多了!
二、讲故事
由于学生经常听故事,他们心中时常有新的知识在增长;有新的思考在产生;有很多词汇在增加,自然而然产生与人交流的欲望。这时,我就启发学生把自己听或看的故事,试着讲给他人听。开始,有的孩子能大胆地把故事的内容讲出来;有的孩子只能讲三言两语;有的孩子甚至不敢大声讲话。但我并不给他们过多的要求,而是鼓励大家只要能开口讲就行,把自己听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清楚就行。孩子们在没有过多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主动交流。使他们产生了表达的信心和热情。之后,我开辟了专门的时间,给孩子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如:利用静校的时间进行小组内讲故事;利用作业课的前5分钟时间进行全班内展示;利用在家时间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最后评出“故事大王”,“阅读小明星”“小小金话筒”。
讲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合作交流、主动表达的机会。日积月累,有些孩子能够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下来,又每每被故事中的情节感动着、启发着、陶冶着,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三、读故事
听、讲故事是学生在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扩大阅读量的有效手段。但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已经学会了拼音,有些孩子在学前就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应该就引导学生读故事,读绘本。
多读故事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实现从言语语言(非正式)到书面语言(正式)的转换,为他日后大量阅读打下基础。我讲了绘本《花婆婆》后,课后有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这个绘本,还绘声绘色读给其他孩子听,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好表扬了他,并评他为“阅读小明星”其他学生看见了,也纷纷到书架上找故事绘本来读,或从家里带来故事书和同学一起分享。这时,我就向学生们推荐了适合他们读的绘本。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相影响下,班里爱看书的孩子明显增多了!渐渐地向班级图书角借书,向我借学校图书馆的书的孩子多了!从中选出了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还开展了“我是小小书虫”,活动的评比,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画故事
鲁迅说过:“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学生经历了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其脑中的故事自然而然也会多了。我发现有一位学生画起了童话故事,真有意思,看了真让人赞不绝口。我禁不住对她说:“你画的故事真精彩,你编的故事显示出你的非凡想象力。”我在班上表扬了她,展示了她的作品。
第二天,没想到她自己拿来了一个图画本,高兴地对我说:“我准备用这个本来画我编的故事,它的名字叫故事宝典”。我听后欣喜地对他说:“老师等着看你这本‘故事书’。这种画故事的形式,虽然稚嫩笨拙,但是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很有趣味性。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孩子们的文字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会加强,想象力也会更丰富了,阅读兴趣会更浓的。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