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教学总结 内容页

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是全体干部教师团结奋进的一学期,本学期,是我园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一学期,大家付出了汗水,奉献了智慧,获得了成功,首先请让我代表孩子和家长们对全园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廖校长新学期的工作报告中提到:“没有特色就不能成为名校(园)”。在巩固和发展“卖点”——英语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创设了与特色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结合主体探究课程,改进双语教育的实施办法,使双语教育更加符合当前幼教改革的要求,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实现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

  本学期,我们以“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探讨人性化管理”为管理工作改革目标,以“优化园本课程,实现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为课程改革目标,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了综合改革。

  (一)管理工作——完善制度管理,探讨人性化管理

  1、培养管理干部。

  园长助理陈颖、保育副主任陈春红、英语教学副主任罗志英都能明确各自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风正派硬朗,根据“一日三巡”制度,做到了“勤、细、严、实”。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她们都很年轻,但干劲足,创意多,配合默契,是一个有战斗力的、正在走向成熟的干部团体。

  2、完善和落实制度。完善和改进了《幼儿一日生活记录表》、《消毒制度》、《用电制度》以及《教师、保育员的工资发放办法》。为了敦促落实制度,我们每月向全园公开1次保教工作检查登记表及奖惩记录,所有制度执行情况都与奖惩制度挂钩,每月工资发放均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3、继续民主管理。(1)开展了“假如我是园长”活动,涌现了王永梅、李妮、隋新、杨思萍等一批老师,他们对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独到见解。(2)坚持园务公开。利用每天日志,向全园公开助理、英语主任和保育主任的每天工作。利用网站,公布每月班级发病率、保教工作检查记录表以及奖惩记录。(3)根据“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各项评优工作都建立在民意调查的基础上,使评优工作起到“引领正气,激发上进”的效果。

  4、抓好对外宣传。我园的招生工作是“空手道”,为了扩大招生,就必须抓好对外宣传。具体活动有:搞好家园联系,比如: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电话联系、社区家访、定期发放每月教学内容、学校报纸、宣传栏、电脑网站、《幼儿一日生活记录表》和《家园通讯》等。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本学期的新做法有:(1)组织家长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新做法,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配合。(2)重新制订《家长意见调查表》,既征求意见,又作宣传。(3)大班毕业典礼加强与初小部合作。(4)开设“园务公开”宣传栏,全面展示教改成果。

  此外,我们还继续组织了各项在职培训,鼓励老师们参加学历进修,加强了医务室和幼儿食堂管理,规范档案管理等。

  (二)保育工作——抓常规,求突破

  1、培训保育队伍,更新保育观念。保育主任每周培训。邀请王园长、保健医生作讲座。

  2、着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孩子能做的,都尽量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坐姿、扎辫子、衣着、摆放玩具、洗脸刷牙穿衣叠被等。

  3、将探索精神渗透在保育工作之中。主体探究课程可以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有:

  (1)在玩耍中探索。A)为幼儿提供一个“材料超市”,利用各种废弃的材料,使幼儿充分施展了自主探索创造的潜能,使幼儿享受到自由表达的乐趣。B)充分利用好角色游戏区。C)发挥动植物饲养角的教育价值,让孩子每天观察和记录(绘画)它们的生长情况,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年级组长蒋捷、刘锐、何小花的组织、带领下,根据节日时令和幼儿学习的需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植树节(“我与小树同长高”)、大中小班家长会、复活节(做彩蛋、寻蛋)、扫墓、春游、自理能力竞赛、劳动竞赛、大班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端午节(包粽子)等等。

  (3)创造幼儿参加劳动的条件。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都开展了“小值日生”活动。

  我园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区域和学习区域都在一起,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各方面的管理必须细致周到,认识不到位,或一时疏忽,或管理不科学严密,就不可能真正让家长都满意,甚至出现大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比如:赤足运动、“三浴”锻炼、自由混龄活动、以大带小等活动。本学期,学校医务室的每天“就诊情况”显示幼儿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小班“家长意见调查表”上,家长们对我园的系列保育整改工作表示赞同和欣赏,许多家长还特别来信、送锦旗、写诗歌表扬老师们把孩子当作了宝。

  (三)课程改革——优化园本课程,实现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完美结合

  (一)申报和落实广东省科研课题。为了保证科研质量,我们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审定子课题项目,召开子课题开题会,设立网站“课程改革”研究专栏,建立课题资料档案,积累和分析材料等。

  (二)处理了主体探究课程的几个关系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而预先设计,生成是孩子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自己引发的话题,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完全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就会忽视孩子的兴趣点,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跟着幼儿走。“主体探究课程”要有恰当的预设,更要重视幼儿的生成活动,灵活进行探究教学。

  2、双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的关系。

  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精髓)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如果一味地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幼儿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讲英语”,就不可能落实幼儿的主体性,就改变不了“幼儿跟着教师走”的局面。

  (1)调整了双语教育策略

  英语教师在幼儿园,要坚持与孩子和同事全英语交流,而非英语教师和保育员就要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双语教育要求,讲究一些策略,灵活渗透双语。

  A.小班:母语为主。幼师全母语教学,英语教师负责渗透英语。

  B.中班:双语并进。给非英语教师和保育员介绍两个基本方法:方法1:先讲母语(英语),后讲英语(母语)。方法2(只适用于小班和中班上学期):汉英夹杂。

  C.大班:允许幼儿选择双语,但教师必须坚持讲英语。允许孩子自由选择双语,是为了尊重幼儿,是为了解放幼儿的嘴巴,是为了孩子积极表达与思考,锻炼其双语互译的能力。教师必须坚持讲英语,因为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是模仿。

  (2)启动了自编英语教材的修订工作。按照廖校长审批的《教材修订计划》,组成教材修订小组,本学期结束前完成第二版英语教材的编辑和出版。为了保证教材质量,避免浪费,我们将利用1年的时间试用新教材,待教材比较成熟后再交付印刷。

  (3)抓好成果物化,丰富语言素材。英语组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完成了《英语故事集》、《英语歌曲集》、《英语剧本集》、《英语游戏集》和《英语教案集》的编辑排版工作,并放入我园网站,供老师们日常教学参考使用。

  (4)深入探讨“TPR”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是我们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TPR(全身动作反应法)”就是我们教法改革的切入口。我们组织了理论和操作方法学习,组织了TPR教学方法观摩活动,期末人人撰写了TPR专题教学经验论文。

  (5)组织专项双语活动。比如:“一日十分钟谈话”活动、“英语视听训练”、双语故事会、歌曲演唱会以及诗歌朗诵会等。

  本学期,幼儿园的双语教育成果进一步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主动将我校幼儿园吸收为实验幼儿园(子课题成员),并将在下学期给幼儿园挂牌为“教育部幼儿双语教育实验基地”。

  3、计划与随机的关系。

  “主体探究课程”强调“大课程观”,包含幼儿每天的所有活动和环境,并不是每周几节的探究活动(这还是分科教学)。我们在计算活动中、识字教学中、音乐活动中;在户外活动时、洗澡时、进餐时、绘画时……任何时候,任何活动都可以体现新课程的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周计划中的内容可以灵活安排,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主体探究活动可以灵活延长或缩短学习时间,但不能影响一日作息秩序。户外活动有5分钟的弹性时间。

  (三)主体探究课程的管理策略

  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育实施各环节上的自由度,取决于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措施有:

  1、改革教师工作程序,增加教师的自主权。

  过去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开学初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周六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工作计划→上交助理办检查书面教学计划→教师按照书面的教学计划开展一周的教育活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对计划不能修改。

  新的工作程序是:教师在了解当前本班幼儿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上一阶段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制定下一阶段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需要与兴趣,教师可以落实或调整教育内容→通过实地观摩教师教育实施的情况,依据实际情况给教师灵活执行计划的空间,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教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反思,将教育计划和教育实施的具体效果结合,评价教育计划制定得是否适宜。分析幼儿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兴趣、需要,并以此作为下一活动的依据。

  2、改革教学检查与评价。教案允许实际活动与备课内容不同。教学质量检查坚持两个原则:重教师引导,更重幼儿主体,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

  3、灵活组织探究学习。A)取消教师配课制。B)灵活延长、调整教学时间。C)灵活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教学。D)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新的工作程序基本改变了计划的制定和检查过程,将“在前检查”改为“在后检查”!目的是放手让教师随着教育过程中幼儿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计划。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师制定计划的自主性、针对性,也增强了教师执行计划的灵活性,使教师心中有教育目标,眼中有孩子。

  4、减少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控制,给予教师创设环境的自由度。

  主体探究课程的教育观念之一就是班级环境的创设由师生共同决策,共同布置。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改革了环境创设的评价标准,由原来的注重美观、统一,改变为注重幼儿的参与,注重童趣。我们首先明确了幼儿参与率:小班60%,中班80%,大班100%。另外,不强求内容的统一,表现手法鼓励创新,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实际开展的探究议题设计、创作,让物质材料积极地适应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5、减少全园统一行动的时间,允许教师灵活安排一日活动。

  过去,大、中、小3个年龄班的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大致相同,全园在同一时间内活动的内容也一样。这样统一安排不能很好地反映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安排教育活动也没有弹性,无法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人为地把时间分成多个段位,会造成教师工作紧张,幼儿也紧张,活动低效的现象。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应该是自由的,自主的,除必要的生活活动,如进餐、睡眠等应遵循卫生保健制度外,其他活动的内容及时间,主动权要归还给教师和幼儿,由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灵活执行,尊重幼儿的兴趣。

  具体做法有:

  (1)让孩子开放学习。主要措施有:一是开放幼儿学习时间。把教学时间延长,一个主题(议题)在几天、一周内甚至于一个月内进行探索,让幼儿深入进行主体探究学习。二是开放教师的教学时间,允许教师随机支配活动时间,实现随机教育。三是开放教学的空间。全天候开放所有的功能室,为幼儿的学习打开所有关闭的门。功能室每天8:00~11:00,14:30~19:00开放,各班可以随时组织孩子入内活动。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是引入DIY(DOITYOURSELF),每次探索前、探索中或探索后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同时注意避免幼儿制作活动的单一化,不能只让幼儿画画,而忽略了其他更加有创意的制作活动,比如可以让幼儿制作鞋子、书本、汽车、衣服等等。二是为每一位幼儿准备笔和本子,便于幼儿随时做好观察记录。

  (3)让孩子充满问题。各班设立“孩子的疑问和发现”专栏,专门记录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探究后获得的答案以及探索成果(作品)。

  4、实施新的评价制度,让教师体验成功与快乐。

  课程方案在提出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同时,也提出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在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应得到快乐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调整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遵循灵活、可变性原则,避免生硬的“一统性”,鼓励教师的灵活变通,支持教师的求异思维,对教师工作运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多角度:评价教师工作不只评价其对教育计划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多层次:对不同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新加入的教师和老教师的评价有所区别,即每位教师要在自己的层次水平上接受评价,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5、开发和物化课改成果,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文章。积累大量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总结,可以培养善于思考的创新型教师,还可为我园省级科研课题的最后结题审定做好充分的积累。期末要求每位幼儿教师撰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每个班级上交一个教学案例,准备于下学期初编辑出版《幼儿园主体探究课程的体会与案例》。

  6、开展经验交流活动。(1)开展每周教学观摩活动,这是我园落实学校要求组织“推门课”的具体形式。(2)组织“主体探究课程”展示活动。(3)在我园网站设立“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学论文”栏目。(4)教师论文交流活动(推迟到下学期初进行)。

  7、搞好幼小衔接。在继续发扬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段教师的反馈意见,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握笔、坐姿、阅读、发问等良好习惯。

  (四)工作体会——清醒认识,正视问题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