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www.
xueke8.com班主任工作总结——谈如何培育孩子打招呼
在学校的广播总结里,经常会听到:“孩子们的礼仪依然没有进步,请班主任多加教育。”这使我非常郁闷。其实,我们做班主任的,经常教导孩子们要有礼貌,而见到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仪行为。
一、师生讨论
在班会课上,我会和孩子们研究打招呼。孩子们却问:“老师,我如何称呼他们呢?”“老师,你不是说不要乱和陌生人讲话吗?”“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敬语啊。”是啊,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对我们大人所教导的,也有所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研究和分析。我和孩子们归类:在学校内,可以和任何人打招呼。见到同学说:“你好。”见到本校老师说:“老师,您好!”见到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人怎么办呢?对男士说:“叔叔,您好!”对女士说:“阿姨,您好!”老人家当人是要称呼为爷爷好,奶奶好啦。如果是学校校验开放日,来的都是老师类别,就都称呼为老师。而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就记住要叔叔、阿姨地叫了。
当我们在校外,那才要注意,只和亲人,或者亲人介绍过的人,也就不是陌生人了,可以快乐的打招呼。如果没见过,不认识的。可以不打招呼的。当然,你的同学的父母,你是可以大胆地打招呼。
当家族聚会,父母带你出去外面参加活动的时候。在父母的引荐下,你要大胆的根据父母的指引去打招呼。
这样,我们都成为了有礼貌的孩子。
二、礼貌发挥
为了促动孩子们的礼仪招呼,当遇到孩子跟我打招呼,我会在班里表扬。说:“今天真开心,小红向我打招呼了。她好有礼貌,我也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了。好开心!”这样孩子们就很爱和我打招呼了。然后我让同事帮我关注向他打招呼的学生,问问名字后告诉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我以你们为骄傲,做你们老师太自豪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直晃头,我说:“因为康老师对我说:‘谭老师,你们班的孩子好有礼貌哦,一个叫小莹的给我打招呼了。’你们说,这个时刻,我多开心啊,我骄傲,我班的孩子给予我的骄傲。接着孩子们看到大人都会打招呼。第三步,我让班干部带头打招呼。我们经常要排队出入教室,走在校园里。班长见到教师就打招呼,然后全班也会跟着打。我会给他们竖起大拇指,然后回到教室和孩子们说:“你们是最有礼貌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我觉得你们父母有那么有礼貌的孩子而觉得骄傲的。”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更强了。
只要有机会,抓住小光点,把小光点发射开,就可以让学生的礼仪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心理疏导
本以为这样的效果,所有的孩子都会非常有礼貌了。结果发现效果一般,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学校有过这样的值日总结:值日老师站在校门口,学生竟然无视而进,请班主任在礼仪教育上多重视。我很愣然,因为我值日的时候,我的脑袋得点个不停。
问孩子们,得到这样的答案:我和大人打招呼,大人都不理我。对啊对啊,根本就不理我们啊。是啊!我们得反思,站在教师的角度,我知道,学校里许多许多的学生,你都用声音回应,那多累啊。有得老师不知道是架子大,还是觉得非常累。根本不回应。
我是个顽皮的老师,我教导孩子:你打招呼他不回应你,你可以站在他面前再称呼一次。这样你是礼貌的,他是失礼的。我们不要去在乎别人时候礼貌,自己的修养才是属于自己的。而老师的累,也希望你们能理解。有得大人是点点头,有得点大人是笑一笑,有得大人会摸摸你的头,有得大人会称赞你乖,有得大人会给你大拇指,有得大人会大声会说:你好……大人表达回应的方式也有很多。我们也要懂得去体会。
四、自我反思
我的家庭家教,对待大人不称呼,或者对待称呼不回应是会被父母训斥的。不管遇到那位老师或者领导,我都会非常有礼貌,笑呵呵地打招呼。当然,我也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是大人,会不回应的,下次就不问了。其实孩子也会这样。我对孩子们说:“你看,老师不是经常和别的老师打招呼吗?”你们是我的学生,应该会学到的啊。
一直以来,我对待孩子的称呼回应是:点点头;笑着点点头;回应:嗯;你好啊;你真棒!或者抱抱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对孩子的老师说:“你们班的孩子太有礼貌了,我好喜欢。”对于我认识的孩子,我会笑着看着她,直到孩子和我打招呼为止。当然,我无法做到遇到许多孩子都这样做,至少遇到我认识的,我才做得到。因为学生太多了,无法都做到的。
五、收获效果
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班的孩子,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刚被我批评的,都会和我打招呼,他们已经养成了与我打招呼的习惯了。别的班级的孩子,也会和我打招呼。
有一天,我和几个同事同时上楼梯。遇到几个我们都认识的孩子,不是我班的哦。他们和我们打招呼,应该说只和我打招呼:“谭老师,您好。”我大声地说:“你们好啊。”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是感动的,也是骄傲的。因为我是一个有礼貌的老师,认识我的孩子都能做到礼貌对我。这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作为一个老师,无法全面感化所有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感化我们能影响到的学生。一句简单的回应,一个微笑的目视,一次轻轻地点头。培养了孩子,也培养了自己。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www.
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