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教学总结 内容页

2015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又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有收获,也有感悟,更多的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份探索与思考。

  一、利用研究课的机遇,打磨自身能力

  这一学期,我有机会做了一节语文研究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

  最初接到做课通知的时候,我就开始选择课文,如果为了做课当时的出彩儿和成功,我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言文阅读。可是我觉得,如果总是展示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那么自己很难进步和提升。衡量利弊,我选择讲授十四册教材中比较难于讲解的文章——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这篇文章,看似文意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及人生哲理,并不是那么容易让学生感知。第一个方案,我希望能通过感悟霍金这个人物的生平,来引出学生对“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个作者的感悟,可是在试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霍金这个人物吸引走了,完全不能再回到文章之中,这就导致课堂授课环节完全脱节了。于是我舍弃了这个方案,再次深读文本,逐字逐句的研读,分析每个重点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在挖掘文本的过程中,我积极联系师训部的z老师,请她帮助我研读文本;在课堂问题设置方面,我一直向史桂珍老师请教。有这两位老师的帮助,我对文章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不断修改授课思路的过程中,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终于找到了研读文本时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句,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要能通过分析词句来感悟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情感。

  做课结束,来听课的老师都说通过这次课,感觉到我确实深入的研读了课文,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扎扎实实,展现出了教师的基本功。我坐在台下微笑,我只是觉得自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挖掘文本、修改授课思路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份成功,也收获了一份感悟。

  二、诵读蒙学经典,凸显文学的人文性特点

  我一直都有这种想法,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内容太少。我个人偏爱古典文学,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而灿烂。中华民族流传的经典作品不仅仅文采斐然,其中还蕴含着历经沧海桑田仍旧经久不衰的人生哲理和做人信条。

  根据这一届初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他们缺乏一些最为基础的人生品质和道德修养,因此我选择了适合初一学生理解和领悟的蒙学经典《三字经》。

  《三字经》语言相对通俗易懂,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同时内容丰富,天文地理、人文知识、做人道理等等无一不足。

  《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对学生这样讲:“古代的圣贤都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都拥有着优秀的品质,可是为什么后来有些人却变坏了呢?是因为外部的环境改变了。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着纯洁善良的思想,只是外界的影响使你们没能守住那份美好的品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专心致志的开始学习,重新找回这份原本就属于我们的纯洁美好!”

  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保留着一份纯真善良、一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此,我的任务和作用就是通过讲读《三字经》使这份“善”主导学生的思想。之后的每一天,学生都要学习一段《三字经》的内容,从最初我的讲学生听,到后来的学生讲授我来听,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现在,学生们都动了起来,积极充分的准备“讲课”,以便应对台下学生的提问,赢得同学们的赞同和掌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收获了语文方面的一些知识,了解了相关的传统知识,如“三才”、“三光”、“三纲”、“七情”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

  每当有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都会引用《三字经》中的内容来教育学生。有时候学生会抱怨老师管的太严了,我就告诉学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严格要求你们,是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严是爱,宽是害!”

  《三字经》中还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如“首孝悌,次见闻”是告诉学生要先学会孝敬父母师长、友爱兄弟同学,而后再来谈学习的问题。通篇都在告诉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同时还有着很多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比如关于《论语》的一些记述,简洁明了“论语者,二十篇。

TAG标签: 语文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