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内容页

《百家讲坛》的几位主讲人“历史”一词(组图)

百家讲坛》的几位主讲人

历史”一词最近非常“火”国史十六讲心得,从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栏目到首播的历史剧,再到点击率超高的博客和占据排名榜前列的图书,大有“江山一片红”的气势。于是,“历史热”势不可当地来临,传统的历史描述方法被改变,大胆的历史意识频频被强调来。然而,面对一种莫名被放大的文化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一种声音,也没有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那么,这股“历史热”究竟是行业的胜利,还是史学原本发展的幸事呢?我们需要认真观察这场“历史热”才能得出推论。

历史“热”起来了

带头掀起这一轮“历史热”的,无疑是央视的《百家讲坛》。自2004年阎崇年在央视历数明朝12个皇后的死因和致死之谜后国史十六讲心得,《百家讲坛》就推动了由精英式讲述向大众化语态的变身。后来通过刘心武、纪连海、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人的传接,《百家讲坛》变得异常火爆,各电视台也相继效仿,例如,北京台的《中华文明大讲堂》、河北电视台的《燕赵大讲堂》、湖北电视台的《荆楚讲堂》等等,一股历史浪潮席卷全国。

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电影来就是银幕上的重头戏,但其中以“戏说历史”的居多。有人并不把“戏说剧”归为历史剧,他们觉得这类电视剧对历史的心态只是一种“托古改制”。历史正剧一般属于大制作,从《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到《大明王朝》、《贞观长歌》,都企图以还原史实的姿态发生,它们的素材几乎全部来源于可以判断和探究的史料。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并未直接造成现今的这场“历史热”,但是它仍然在不温不火地为这股历史浪潮推波助澜。

这股“历史热”还扩展到网络,主要集中在年会和博客。现在最“火”的莫更加“当年明月”的博客,他以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突起于天涯论坛。《明朝那些事儿》还没有出版,在网上就已产生了庞大的“明矾”群。后来“当年明月”转战新浪,再创点击高潮。网上论史多少有点闹哄哄的缺憾,却拥有很大的号召力。

文化出版界的“历史热”也应运而生。随着《百家讲坛》的大红大紫,各家出版社纷纷瞄准历史类图书,仅脱胎于《百家讲坛》的图书就不胜枚举——厦门大学博士易中天的《品三国》、北师大教授于丹的《于丹心得》、清史学者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十六年》等。

借助《百家讲坛》的品牌效应,这些书一度作为图书市场的“主打菜”。此外,原创的历史书也不少——李零的《兵以诈立》、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推进》、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等。在网络上点击率超高的《明朝那些事儿》,走下网络仍然卖得不错。